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科举荣耀,化学强国在线阅读 - 第166页

第166页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

    可见考官是在同一篇章中将两句不同段落的话搭在了一起,且前后顺序还做了改变。

    由于这两句话出自同一篇章同一人之口,只要能背诵《论语》且理解其意义,两句话联系在一起就能理解它的意思。

    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什么都知道的,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那么联合原文就可以有如下理解:

    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什么都知道的,所以我要抓紧时间发愤忘食地学习,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第三道无情搭就真的很无情,文靖安看了好半天才弄懂什么意思。

    题目是: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辟如行远必自迩。

    前半句出自《大学》,后半句出自《中庸》,两本书的句子搭在一起已经超出了一般的截搭范畴,一般的无情搭都是出自同一本书的隔章搭或者同章断句搭,比较容易找到出处,这道题强行将《大学》、《中庸》的句子搭在一起,确实为难考生。

    所幸考官心里还算有数,也知道自己这么做很无情,因此在题干里留了一点“情面”,考生只要找到这两句话的出处,然后弄明白这两句话的意思,搭在一起还是有一定关联性的。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比如走远路要从近处开始。

    联系《四书章句集注》对这两句话所在的原文的注解,那么考官的出题意图就显现出来了。

    文靖安的理解是我们要学习圣人的学习方法 ,由近到远,从小到大,循序渐进才能达到“致知”的目的。

    将这三道题目放在一起看至少可以发现两点意义。

    第一,题目由浅入深,有大题,有小题,大题相对简单,小题越来越难。

    第二,三道题目都涉及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里边的内容,没有顾此失彼。

    三道题目分析完,文靖安心里已经有了个大概,至于文章写成什么样,那就看自己之前下的苦功和这次的临场发挥了。

    于是由易入难,先解决第一道大题,铺开草稿纸,研墨提笔,一番思索之后开始动笔。

    整个贡院上万人陷入一种绝对的静谧之中,上万考生将总计十几万年的苦读和心血诉诸笔墨,倾洒于字文之间,最终写完的那十来页纸张便决定了上万人的前途,然而谁都知道,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脱颖而出。

    既残酷,又现实。

    偏它拥有无穷尽的吸引力,让人前赴后继,乐此不彼。

    第95章 乡试 朗朗上口毫无滞塞

    第一篇八股文写得颇为顺利,一个时辰后,文靖安将草稿上的初稿默读、删减然后精修,自己再读了两遍,确实朗朗上口、毫无滞塞,检查没有错别字之后,这才用馆阁体将终稿一字一句誊抄到答题纸上。

    这一番细心誊抄又花了半个时辰,林林总总算下来,第一道题完成花了三个小时。

    这时已经过了巳时(9:00),他将答题卷展开放到桌面左上角,让墨痕自然晾干,他也不耽误时间,喝了口水稍作休整,继续铺开草稿纸,提笔构思第二道题。

    第二、第三道难度依次递进,他知道自己的水平不能做到“微言大义”,因此定下的策略是尽量将文章长度拉长以充实内容,当然拉长不是水字数,也是要言之有物的。如此,第二篇八股初稿完成到完整誊抄到答卷纸上,明远楼那边已经是敲响未正(14:00)的钟声了。

    他看着答题卷上整齐的馆阁体,许许多多的“之乎者也”,长长松了一口气,顺便舒展舒展筋骨,这才感觉到饥肠辘辘,由于之前太过投入他忘了吃午饭,便从考篮里摸了些糕点、酥饼之类的囫囵吃了。

    吃饱喝足,那就轮到最后一道无情搭了。

    显而易见这道题有些分水岭的意思,类似文靖安前世考数学、物理时最后一道压轴题。

    区别在于前世的压轴题做不出来或者说做不好还有前面的分数可以撑场面,这道无情搭做不好那就有可能被阅卷官直接刷掉了,毫无疑问这是考官区分考生水平最看重的一道题目。

    文靖安不敢有丝毫大意,再仔细审阅一遍题目,耐心推敲考官的意图,最终确认文章中心思想为“学习圣人的学习方法 ,由近到远从小到大,循序渐进才能达到‘致知’的目的”,与第一次审题时不变,这才开始构思腹稿,在草稿纸上落笔。

    最后一篇八股字句斟酌更为慎重仔细,进度自然比之前两篇要慢得多,一番苦心孤诣下来,他才刚将初稿写在草稿纸上,明远楼那边便响起了酉正(18:00)的钟声,这个时间点与众不同,门口那边传来了动静,先是一队监考官走了进来,随后一批差役打扮的人又抬着馒头和咸菜进来了。

    考官宣布晚饭时间,在他们的监视下,差役逐一给考生分发馒头和咸菜。

    文靖安趁机申请上了个厕所,回来后老规矩没有要馒头和咸菜,而是要了一壶水,倒不是嫌弃馒头、咸菜简陋,他只是担心那些东西自己吃了很有可能会拉肚子……

    文妙安给他准备的吃食足够多,不吃那些馒头咸菜也不至于挨饿,且趁着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他得以正式观察了一下乡试考场的众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