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簪花科举在线阅读 - 第161页

第161页

    而叶瑶枝却逮着自己的四个朋友好像填鸭似的给他们喂题目,不给她们一丝让精神松懈的机会。

    “如果一次就能考上童生,为什么还要来第二次?”叶瑶枝在面对艾浅红几人抱怨的时候振振有词的反驳:“这世上越挫越勇的故事远远比三战而衰的故事要少。”

    这话让把说书作为自己的第二事业的艾浅红根本没有办法反驳,只能苦着一张脸跟着叶瑶枝继续看书做题,心里越发的盼望着剩下几场考试早点开场,免得自己一直过这样“暗无天日”的苦日子。

    县试的日子早就定好的,不管考生们有没有准备好,第二场考试如约而至。

    虽然考场还是在老地点,可是明显的参加第二场考试的人要比参加第一场考试的人少了许多。

    进入考场的路上,叶瑶枝有听去年和前年都参加过县试的“老人家”在感慨:“今年第一场就淘汰的考生,真是比前两年被淘汰的人加起来都多。”

    有相熟的人在应和他的感慨:“是啊,我估计今年一大半的人都法考上童生。”

    “只要我们能考上就好,管其他人做什么?”起先说话的人说道:“咱们还不是考了两三年都没有考上。”

    “哎。”那人的朋友叹息了一声,忍不住挠了挠头:“真不知道今年是怎么了,为什么考试的难度一下子提升了那么多,没个三、四年的功底,怎么可能考得上?”

    “倒不如说我们倒霉吧。”另外一人感慨道:“要是去年努力一把,没有懈怠的话说不定就考上了。”

    “是啊,世上哪里有后悔药可以吃?真怕以后的童生考题都像今年这么难。”

    别人的议论传入各人的耳朵里,有的考生明显被影响了,脸色刷白刷白的,甚至开始不由自主的发抖,全然不见了刚得知自己通过第一场考试后的欣喜。

    这种影响别人心态的事情每年都会发生,有的人不当一回事自然顺顺利利的通过了后面四场考试,有的人不知不觉被影响甚至发挥不出原有的水平,还有的人对那样的议论愤愤不平而超常发挥。

    说话的那些考生不会刻意压低自己的声音,觉得能受到坏影响的人越多越好,仿佛别人的心态越差,他们通过考试的几率就越高。

    那几个人的议论声传到了叶瑶枝几人的耳朵里,叶瑶枝不为所动仿佛什么都没有听见,可是艾浅红就受不了了,仿佛点了火药的小炮仗一样,立马就炸了。

    “他们怎么能那样说?!”

    叶瑶枝看到艾浅红愤愤不平的样子就笑了,惹来了艾浅红的一个大白眼。

    “小枝,你还笑话我!”

    “小浅,你现在就像咬钩的鱼儿。”

    艾浅红更加不高兴了:“他们声音那么大,我就是想假装自己没听见都不行!”

    这次不等叶瑶枝再想出能安慰艾浅红的大道理,陈梦莹便主动的做起了艾浅红的思想工作,不过她一贯贯彻的都是少说话的生活方式,就连安慰人的时候都不例外。

    但是仅仅只凭一句话,陈梦莹就浇灭了艾浅红心头的火气。

    “小浅,如果他们有考过的本事,就不会说这样的话了。”

    “你说得对。”深呼吸了一口气,艾浅红决定大度的不跟那几个坏心眼的“老人家”一般见识,比起计较他们说了什么话,还是接下来的几场考试更加的重要。

    接下来的四场考试是连着四天考的,每天进行一场考试,考完了之后统一判卷,她现在着实不应该分心去关心别人嘴里的闲言碎语。

    大政帝国县试的第二场为招覆,亦名初覆,考试内容为四书文一篇,五经贴一篇,默写古代策论文章一篇,不得误写添改。

    第三场则是再覆,考试包括了四书文或五经贴一篇,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首,数学一卷,逻辑一卷。

    第四场和第五场称为连覆,考教的内容相同,但难度不同,包括经文、诗赋、小策论、逻辑、数学五个方面。

    接下来四天的日子,对每一个参加县试的考生而言都不是容易的,每年都会发生考着考着就有考生晕过去的事情。

    送走好不容易调整好自己心态的艾浅红和一直都很稳定的陈梦莹之后,叶瑶枝顺着自己手里考试号码牌的指示,找到了自己上一次的考位。

    虽然考场和位置都没有发生变化,可是考场里的考生却少了许多,有的是没有通过第一场考试,有的则是虽然通过了却被第一场考试的难度吓破了胆。

    在接下来几天的考试里,考场里的人只会越来越少,可是即使通过了全部五场的考试,也未必会被录取为童生,在绍雍城内每个区每年录取的童生数都是有限额的。

    叶瑶枝不求自己取得最好的成绩光宗耀祖,但她希望自己的成绩至少能够排在中间的位置,她从来都没有想过要落选。

    正如叶瑶枝提前对艾浅红几人说过的那样,第二场考试的难度比第一场还稍微提升了一些,哪怕从题目的设置上来看,好像没有什么难度,可是从考场里走出来的每一个人都像是被霜打的茄子。

    几乎每个人的神情都可以用“恍恍惚惚”来形容。

    正是因为默写古代文章不是自己的强项,所以叶瑶枝在背书上下了狠力气,而且不是囫囵吞枣的背书,是带着理解的背书,三个月九十天的时间,她用尽自己所有的才能和记忆力,才背下可能会考察文章的六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