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我在女尊文里考科举在线阅读 - 第118页

第118页

    李之遥自然并不知是奚荀先表的态,也是奚荀先动的手,而秦子衿却是被动的那一方,她心中自然以为是秦子衿先瞧上了奚荀,而人家奚荀此时尚还不知晓呢。

    这也只是她们近日的一段小插曲罢了,随着她们入翰林院的时日越来越长,手上的活计便也越来越多。

    她们几人每日忙得都停不下来,只有累得不行时才会说笑几句,调节一下气氛,继而接着干活。

    翰林院的活计皆需细心以待,半点差错也出不得,甚至半个字也改动不得,故她们做事时要付出十二分的精力与十二分的专注,若是走个神,便极有可能需要全部重来。

    重来不可怕,若是耽误了国主的正事,才最为可怕。

    所以翰林院的同僚们每日的状态大多是埋头苦干,生怕在自己手上出了差错。

    而这些新入翰林院的新人们,在做完手中的活计后,又要准备着留馆考试,较之同僚,便更为繁忙。

    在这样的地方,便是连赵叙白也没有特权,她也是每日忙得手下生烟,日常身上挂着的扇子也摇不了几下了,纯粹成了个装饰品。

    近日翰林院除了往常常规性的差事外,主要的任务便都在拟王女们的分封诏书上。

    女尊国的九位王女皆已到离宫别住的年纪,国主先前一直迟迟未下令,便是觉得九位王女同住在宫内,有助于培养姐妹情谊,近日不知怎的突然想明白了,便令翰林院准备此事。

    此事瞧着简单,办着却极为复杂。

    毕竟这九位王女中是有未来的太女的,虽说大概率是大王女,但未定之事,变故陡生,最后到底是否是大王女也未可知。

    这样的话,翰林院便需要慎重考虑措辞。

    每位王女分封时该用什么样的词汇便极为复杂,既要将王女夸赞一番,又要符合王女的身份,还要不得罪未来的太女,这差事便就难办了起来。

    翰林院的人近日便都在为此事焦头烂额,用什么词汇都觉得不妥当,总觉得会怠慢其她的王女。

    最后实在没办法,还是因着秦子衿的提议,她们翰林院写了三十幅诏书,皆是寻的上好之词,配得上王女这样的身份,一同呈上给国主。

    至于究竟哪一位王女用哪一张诏书,最后还是由国主来决定。

    这还是翰林院头一遭,用这样的形式,本来还有些人担心着会招来国主的责备,谁知国主倒是个喜欢新奇的人,竟还夸这法子好,直接赏了想出这法子的人百两银钱。

    待得知是秦子衿想出这法子时,国主便又将秦子衿的名字记了一遍,如今算是印象深刻,怕是忘不掉了。

    国主心中觉得,秦子衿虽是个平常不吭声的,但办起事来却总是稳妥,甚至还总有些新奇的点子。

    其实秦子衿想出这法子,倒也并非空xue来风,她也是偶然发觉,国主并非喜欢旁人替她做决定,但有些事情是自古以来的老规矩,国主又不得不从。

    秦子衿这法子便是遵了老规矩,但最后依然是国主自己来做这决定,自然也讨了国主的欢心。

    秦子衿得了国主的赏,本该有人嫉妒,但秦子衿却是个会做人的,她将这赏银均分成了许多份,口中说道这是大家一同努力所得,不该她一人独吞。

    甚至连翰林院的随从,人人都得了些许赏银。

    先前那些嫉妒她的人得了她的银子,便也没什么旁的话说了。

    这招还是先前李之遥对待那车妇时,秦子衿学来的。

    秦子衿如今已有俸禄,家中需使银钱的地方也不多,她也没有从前那般困窘爱钱,该撒银子时自是毫不含糊。

    翰林院的俸禄其实并不高,又是个没有油水的衙门,若是有养家压力的同僚,其实颇为困窘,很是需要银钱,只是她们也没有旁的路子来钱,便只能寻常节省些,盼着日后升官能多拿些俸禄。

    所以秦子衿此举,那些家中富庶的同僚们倒也只会觉得此人不错,但那些需要银钱的同僚们便在心中对秦子衿生了许多好感,毕竟若是旁人,得了这百两银子,早已喜不自胜,揣进了自己兜中,并不会想着分给大家。

    秦子衿是第一人这么做,此举倒是让赵叙白惊讶地瞧了她一眼。

    她先前只是觉得秦子衿此人聪慧,学问又极好,自己娘亲瞧上她怕也是看中了她这份本事。

    但赵叙白今日才发现,秦子衿的能力远不止如此,这人的格局比她想的要大,据她所知,秦子衿家中并不富庶,甚至自己的娘亲和奶奶还在江一的铺子里帮忙,虽说这二人主要也是闲不住,才寻了活计干。

    但秦子衿的家中确实较为简陋,并不比那些需要银钱的同僚们富上几分,但她却能忍住眼前的诱惑,而将这些银钱分给众人。

    可见,秦子衿此人,洞察人心,收买人心的能力也不差。

    lrm;

    第四十五章

    先前翰林院为国主草拟王女们分封出宫的诏书,得了国主的赏。

    国主从诏书中择了她认为合适的分别为九位王女赐府别住,这其中大王女的府邸最为古朴,而九王女的府邸最为靠近王宫。

    其她几位王女的府邸各有优势,却比不上这二位的。

    每个国家的朝臣都关心立储之事,女尊国也不例外。

    大王女显然已到年龄,国主在位也已有多年,但这立太女之事,朝臣们上书委婉地提了许多次,国主这边却一直没有动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