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我就是不讲武德在线阅读 - 第303页

第303页

    李令俞最后还是决定,不告诉她们李尚的事了。

    袁兆宗最后被李令俞打发去跟着吕匡渊了, 吕匡渊这半年一直在整治官场, 吕匡渊和薛洋最大的不同是,薛洋求稳,但吕匡渊做事有自己的主意, 还有些锐气, 袁兆宗必须学会和人打交道。

    李令俞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管细则, 所以才将权利都下放,尽可能的保证效率。

    李黛见李姝提母亲,便又换了话题,问:“听说小侯爷回了北境,那什么时候回来?”

    李令俞笑了下:“短时间回不来。”

    为了加速修路,现在是发放工钱,就地征用百姓。

    工部的人和她报过几次。向北的路自然越扎实越好,秦直道两千年都可以用,没道理,她花这么大代价,这条路不能通。

    严柏年最早估计也要等路通了才能回上都城。

    他心思不在上都城,一心为了剿灭突厥人。这会儿怕是正在搞军功屯田。

    李令俞不会挡着他,但也不能把权利都给他们,权利的背后,便是猜忌。她给了所有人信任,心里自然希望这些人不要背叛她。

    “姝娘和孔章的婚事,早些安排吧,成婚后,孔章也好安心办差事。”

    袁兆宗忙答应:“是,我这就准备。”

    李黛一听她定下了基调,便附和:“这回去就准备。”

    李令俞问:“那你呢?”

    “我怎么了?”

    “没有媒人上门吗?”

    李黛呆滞了片刻,难得脸红。

    “我一个下堂妇,这,怎么可能……”

    李令俞便说:“你是中意武将,还是文臣?”

    “自然是武将……但也不是谁都有柳娘子的好命……”

    李令俞忍着笑说:“你有这个想法就好,那我就让人给你留心着。不要觉得合离,就短人一截,你靠本事养家,不论站在哪里,都是堂堂正正。”

    李黛听着她的话,怎么听,怎么觉得舒服。心里也骄傲了。

    李令俞便问:“李毓呢?功课落了吗?字练得怎么样?”

    “她练你的字帖,听先生讲学,把你书房里的字帖练了个遍。今日没能来,很是失望。”李姝温声说。

    “那就明日让她来吧,我这里正缺一个研墨的人。”

    李黛听得眼睛一亮。

    等几人走后,李令俞便和阿符闲聊问:“神策军中可有和阿姐年纪相仿的武将吗?”

    “很多。”

    行吧。

    李令俞便说:“那你让人留心些,也别惊动人,到时候和我说说。”

    李黛听着家中的女子嫁人,满脸都是失望。可见还是想再婚。

    李黛归家后便大喜,拉着李毓,上上下下的看。

    嘴里念念有词:“我就说,她一心培养你,可见你命里有大造化。这辈子不用愁了。”

    李毓莫名其妙问:“二姐,阿姐怎么了?”

    李姝也高兴,带着御赐的礼,说:“阿兄……永安公主殿下召你明日入宫,在她殿内侍奉笔墨。”

    李毓听得眼前一亮,脸上都是欣喜。

    李黛又说:“进宫都是有品级的女官,你可是她亲手教出来的学生。到时候可不能丢了我们的脸。”

    李毓听了更是觉得骄傲,丝毫不在意李黛的提醒。

    倒是李黛说完了,最后感叹:“都有好前程了,我也要好好赚钱了。”

    第二日李毓进宫,她是个很独立的小孩,十二岁的年纪,一笔字写的非常漂亮,大概是因为刻苦且专注,看起来比李姝要厉害很多,但其实也是个小姑娘而已。

    李毓进了宫,见李黛还是从前的样子,眼睛一下就红了,站在那也不过去,看着李令俞委屈的要命。

    李令俞见她这样,心里失笑,便主动过去,将人揽在怀中问:“怎么了?”

    “很久很久没见你了。”

    李令俞伸手摸摸她脑袋,心里都是柔软,这孩子从启蒙开始几乎都是她一手带的。

    终归是不一样。

    蔡真进来催说:“曹大人等着殿下了。”

    李令俞便说:“你先在这儿练字吧。”

    曹印带着公文说:“司州、并州等地上书,军功屯田,已经有了章程,你看看。”

    李令俞看了眼,她昨日才收到消息,严柏年带着不到万人,向西北而去,去夺朔州。她这会儿其实顾不上军功屯田的事。”

    “这是我和严柏年商量出来的法子,只是暂时顾不上。先留着吧。”

    曹印听她不议这事,便放下这个折子,又拿起另一个说:“这是庐阳王在南方的折子,淮水一带正在开河道,只是户部……”

    户部没那么多钱,即便开了港,商税起来了,现在只靠着商税转着。

    钱必须转起来才行,一旦某一个环节停了,那就出问题了。

    “我和薛大人单独商量,他如今把户部看的紧,些许人撬不开他的手掌。”

    曹印听得也笑起来。

    “运河一开,商税就多了,可百姓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李令俞便说:“所以到时候,就要改革田亩的税了。”

    曹印听的凝重,问:“这不是小事,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的。”

    李令俞自然知道,只是给曹印透个信,每一条政策的背后,都是无数人的推动和反面的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