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清穿同人]大清第一太子在线阅读 - 第117页

第117页

    想到此,胤禛对胤礽万分感激,顿觉心底暖洋洋的。所以他是真高兴。奈何胤祉半点不信。

    “二哥!你行行好,跟汗阿玛说说吧。咱们大清古往今来,就没有什么理化生之说。你这样平白把课业加进来,不只我。往后五弟六弟他们也要受罪。小心他们怨你。”

    荣妃本是来尚书房看看,顺带给胤祉送吃食,刚巧听到这一句,吓了一跳,冲上去捂住胤祉的嘴,讪讪同胤礽道歉:“太子,三阿哥童言无忌,口不择言,你别同他计较。”

    转头瞪着胤祉,暗地里掐了他一把,不停使眼色:“说什么呢!太子加课业是为了你们好,你这没良心的,还好意思生怨!还不赶紧跟太子赔罪!”

    怨怪太子?搞不好就是一顶大帽子扣下来。这孩子,怎么这么不让人省心呢!就是平日里跟太子感情好,也不能这么说啊。能不能长个心眼!

    胤祉吃痛,唯唯诺诺致歉。

    胤礽摆手,一笑而过:“不碍事。自家兄弟,说话不必处处顾忌。孤不会放在心上。更何况难得三弟敢同孤说真心话,这是好事。有什么直接说出来,总比面上你好我好大家好,私底下却藏着鬼心思要强。

    “三弟就算不说,难道就没人怨孤了吗?荣妃娘娘不必如此。孤向汗阿玛做此提议,就料到了会面临什么。”

    胤祉松了口气,狐疑地看着胤礽:“那二哥为何还要这么干?你就算不心疼兄弟,连自个儿子也不心疼吗?”

    胤礽一头雾水:“我再过一个多月才满十周岁,哪里来的儿子!”

    胤祉无比幽怨:“现在没有,以后总会有的。二哥,你想想啊!你这规矩若是定下来。往后咱们子子孙孙是不是都要学,你儿子是不是也在其中?”

    胤礽:……

    前世高考学子们可没少吐槽王后雄曲一线,此刻他脑海中忽然闪过许多画面,爱新觉罗家的子子孙孙们一个个拍着书本练习册大骂:“就是那个叫胤礽的老祖宗!都是他!全是他害得!他吃饱了撑得给我们加这么多负担!

    “我们可都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还这么幼小,他怎么忍心这么摧残我们!这么压榨我们!魔鬼!魔鬼!好狠心的魔鬼!”

    胤礽晃了晃脑袋,回过神来,忍不住被自己脑子里的小剧情吓得打了个机灵。

    胤禛目瞪口呆,沉默良久说:“我们能学,我们子子孙孙为什么不能学?多学点东西不好吗?”

    一句话说得胤祉哑口无言。

    胤礽:……

    对!没错,多学点东西不好吗?他能,他儿子孙子怎么不能!

    胤祉:……伏案大哭!他的痛苦谁能懂!

    ……

    钟粹宫。

    胤禔对突然加入的这门课业多有怨言,惠妃却接受良好,还不忘劝说儿子:“你别觉得功课多了太累,太子此举对你有利无弊。”

    胤禔坐直了身子,疑惑地看着惠妃。

    惠妃笑道:“太子加的课业是什么,你可有了解?”

    胤禔蹙眉,不待他回答,惠妃又说:“你也学了数日,当能看出些端倪。陵光此人来历神秘,虽名义上是裕亲王的义子,真实身份却一直众说纷纭,诸多猜测。但不论是哪一种,他的身世都不可小觑。而且我打听到,他入京时带了不少书籍,都是在陛下面前过了明路的。

    “这两年他与太子捣鼓的事情,做出的东西,大多出自这些书。如今尚书房加的课业,便是这些知识的基础。你若是学得好了,未尝不能自己捞个大功劳,又何须再羡慕太子?

    “即便是你在此道上实在不擅长,尚书房如今进了那么多人,难道还怕找不出有天分的?你只需仔细观察,将他们纳入麾下,收为己用。他日他们学成大才,做出的东西自然有你的一份功劳。而且你有这等人才辅佐,也可与太子缩小差距,不至于落后太远。”

    胤禔眼前一亮,只听惠妃继续说:“能入尚书房的不是宗室,就是重臣之子,家世不低。家中父祖不但身居要职,还有许多八旗统领。其身后势力可想而知。你与他们日日相处,有同窗之谊,不论交好还是拉拢,都更方便。

    “太子向皇上提出此等意见,恐怕也是打的这个主意。他既然把人放在了尚书房,他方便了,你也方便了。接下来如何,就看你们自己的本事。提议是他出的,但最后赢的人可不一定是他。”

    胤禔听了,心中倏忽燃起一股熊熊烈火:“额娘,儿子明白了!”

    他微微握紧双手,脸上满是雀跃,之前那点因为添加功课带来的郁闷一扫而光,仿佛找到了新的方向,浑身充满干劲!

    这一次,他一定要干过胤礽,让那些家族都站在他这边!让胤礽知道,什么叫做竹篮打水一场空,徒为他人做嫁衣!

    胤禔抬头挺胸,壮志凌云。

    ……

    对于尚书房的整改,各方反应不一。但不论他们怎么想,胤礽的计划都按部就班地推行了下来。

    三月底,尚书房皇家学院正式成立,皇子宗室连同朝臣子弟加起来数量虽不过百,也凑了个七八十。

    从前众皇子虽在一处,却各自为学。如今人员一多,就不大合适了。胤礽提议按年级学识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班。康熙另增设了好几位讲师,有主有副。主者皆是大儒,副者最次也是翰林。这等配置,天下学子谁能不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