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页
简简单单两三句话,一切这样就结束了。 如此平淡,如此漫不经心,甚至没有一点点多余的问询。 以至于姚安愣了一下,突然感到不甘心。 她忍不住开口解释:“对不起,让您失望了。但不是我自己想……” 打字声忽然停止。 “不是你自己想中途退出的?”教授抬起眼睛,言语犀利地问,“那是因为什么,其他人议论你?” 质问扑面而来,姚安僵住了。 “他们当然会议论你,也会评判你的言行,这是他们一定会做的事情。你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因为她撒了谎。 “是,也不是。”Rigney教授说,“因为他们不是你。” 见姚安立着不动,教授又问:“书上是怎么说的?” 好像一切无关流言蜚语,无关诚实,只是课堂提问。 姚安愣了一下,开始断断续续地复述教材上的内容:“在缺乏客观标准的情况下,人们倾向于通过评判他人,来获得对自我的认知和肯定。” 社会比较,是Festinger在1954年提出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也是《消费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章节。 通俗一点来说,就是人们需要依靠评价其他人的所作所为,来找到一把衡量自己的尺子。 “还可以。上学期的课算是没白上,我还以为你一点都有没记住。”Rigney教授敲了两下键盘,“所以明白这一点,你还在乎他们怎么看吗?” 姚安当然在乎。 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面子更重要的事情。 于是教授根据她的回答,给出了一点提示:“还记得吉洛维奇和佐夫斯基提出的,聚光灯效应吗?” 第 八 章,79页。 在社交环境中,人们会高估自己在群体里的分量,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 但其实旁人议论、不理解、甚至辱骂,往往都只会持续一小段时间。很快,注意力就会被转移。 只有你自己,会和自己长久地共处。 所以这个世界怎么看待你,其实完全取决于你怎么看待你自己。 “我不会为了你犯过的错、撒过的谎,而去安慰你——那是想哄你上床的男人才会干的事情。”Rigney教授面无表情地指了指门,语气严厉,“你当然可以选择放弃,可以为自己找借口逃避。你也可以随时走掉,出口就在那里。” 短暂地静谧后。 “但我需要你知道。”教授收回手,摘下老花镜,蓝眼睛看向姚安,“你今天从这间办公室里离开,就永远都是逃兵。” 第31章 Rigney教授的这番话落了下来。 没有落在地上, 而是落在了姚安的心里。一个个单词连在一起,成了一把锋利的斧子。狠狠一下,劈开一条她从未设想过的道路。 这条路会很难堪, 甚至对于一个年轻又骄傲的灵魂来说,称得上痛苦。 但同样的, 它也是自由的、不被牵制的。 这是属于她的路。 房间里,有很久都没人再开口,只剩下浅浅的呼吸。姚安站着、站着,耳旁充斥着挂钟滴答作响的声音, 脑海里浮现出书本上各种各样的道理。 在某一个瞬间,她突然生出了决心和勇气。 于是姚安说:“我去处理一下昨天的数据,争取下午之前发给您。” 教授的眼神里带出一丝欣慰, 嘴上一点没松:“好, 不要太晚,等你的消息。” * 啪。这是水杯被从书包侧兜拿出来,放到窗台上,发出很轻的震动。 咕噜噜。这是椅子被从办公桌前拉开, 发出的摩擦声。 叮叮叮叮。这是电脑开机键被按下,屏幕亮起来时的Windows经典音乐。 ——以上这些再细碎不过的声响,在此刻安静的办公室里, 显得格外刺耳。 姚安在属于自己的座位上重新坐下, 一边尽量降低噪音,一边硬着头皮、努力去忽略身后那些探寻的眼睛。 很快就会过去的, 很快。 一天不行就两JSG天。两天不行, 就一个月。 既然已经做了选择, 就要坚持下去。 而如果每一分、每一秒都如此煎熬, 不如先从拆解时间开始。注意力陷进具体的事务里, 也许会稍微好一些。 第一个小时,去把昨天没有做完的工作收尾。第二个小时,去设计繁琐的调查问卷。第三个小时,把视线集中在不断闪动的数据上面。第四个小时,打电话安排被试来实验室。 时间在缓慢地流淌,里面夹着碎玻璃。一点一滴生生熬着,才算是到了下午的组会。 这也是一天当中,姚安最害怕的时候。 想想吧,一群人坐在同一张桌子上,要脸对着脸、迎接那些意味深长的打量。 不管做过多少心理建设,对于姚安来说,都太难了。 所以当轮到姚安不得不发言时。 她手上点击鼠标、打开PPT,脸却朝电脑屏幕后面缩过去,避免和其他人对视:“我对昨天的数据反馈进行了截取。按照性别划分的话…” 发言结束,心情前所未有的忐忑。 但等待她的,并不是疾风骤雨,而是一场学术讨论。 “我觉得这样截取不行。”马尔科说,“昨天的数据里,年龄和教育背景的权重明显应该更大一些。” 这句话一出,立刻有人认真地反驳:“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认为安目前的算法是最保险的,因为上周我们一起讨论过的那篇综述里,是这样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