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我真的是反派[快穿]在线阅读 - 第53页

第53页

    他也是凶手。

    风吹树叶,沙沙作响。

    太阳从地平线攀上云顶,天色大亮,所有的黑暗都无所遁形。

    文煦之茫然地说:“我现在,宁愿他是一个jian臣。”

    至少明泽还能睁开眼,讥讽地叫他一声:

    老师。

    *

    沈明泽被葬在了岚山顶上,那里可以俯瞰整座京城。

    易淮、宋笙、文煦之、王赋四人,默契地没有告诉祁恒沈明泽的身体状况。

    冷眼看着他愧疚难安,看他煎熬难耐,看他噩梦连连。

    不过是因为,他刺了那人一剑。

    文煦之对宋笙倾囊相授,却始终没有收宋笙为弟子。

    终他余生,再听不得“老师”二字。

    虽无师徒之名,但有师徒之实。

    宋笙在文人中依然有极高的地位,那些沈明泽不曾享受到的拥护和赞誉,宋笙都有了。

    只他每多拥有一点,便愈难受一分。

    宋笙此后再未入朝,他双足踏遍了庆朝的每一个角落。

    做那人的眼,替他看挚爱的锦绣山河。

    祁恒没有对不起沈明泽的期许,他是一位很好的皇帝。

    雄才大略、励精图治,直到庆朝在他手里到达了鼎盛,他也不敢放纵自己有片刻休憩享乐。

    易淮接替沈明泽成为了丞相,用一生的时间为那人著书立传。

    易淮在等,等到有一天权势遮住了祁恒的双眼,荣华蒙蔽了他的内心。

    等到时光将那些刻骨铭心的情感洗去,变得不再深刻。

    他就告诉祁恒:

    陛下,你知道吗?你那剑刺过来的时候,大人避开了。

    他得死,可他不能死在你手里。

    他怕我们不会原谅你,他怕你孤寂一生。

    他要你杀了他,裹挟着除jian臣的赞誉登临绝顶;

    他又不能让你杀了他,要我与你君圣臣贤、耦俱无猜。

    他为了你,连自己的死都要利用。

    ——你得永远记得他,这是你欠那人的。

    易淮想,凭什么只有他一个人沉沦在痛苦之中不得救赎呢?

    祁恒也好,世人也好,谁都好。

    不能忘记他。

    --------------------

    作者有话要说:

    终于!完结啦!

    这章可不能再说我短了,四千字呢。

    谢谢又给我投了地雷的小天使[绛韵],比心心。

    第28章 蠹国害民的乱臣贼子(28)

    时光流转, 屡变星霜。

    在距离庆朝已经足足过了一千年的后世,仍然有无数学者为那段时间的风采目眩神迷。

    庆朝是历史上最繁荣的一个朝代, 经济、政治、文化都达到了鼎盛。

    各式各样的人才如同井喷式出现在那一段短短的时间, 鸾翔凤集、彬彬济济。

    但它同时也是历史上最神秘的朝代。

    一千年的光阴埋葬了太多的故事,只给后世留下了无数的谜团。

    在一切都难以解释的时候,还有人把祁恒在位时的昭明时期,称为“神偏爱的皇朝。”

    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

    后世投入无数心血, 花费无数笔墨, 始终没有得出一个结论:摇摇欲坠的偌大庆朝是怎么在一夕之间, 如有神助般地起死回生?

    一代代求知者前赴后继, 奠定了庆朝在史学上的超然地位。

    “提到庆朝,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沈明泽。他是旧庆朝与新庆朝的交接点, 他的死昭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翻看以前的史书, 我们能发现很诧异的一点,历史上对于沈明泽的评价呈现了一种很极端的两极分化。夸他的人赞他圣人在世,贬他的人骂他无良jian臣。”

    “目前官方比较认定的言论是前者。史书记载,昭明帝祁恒登位以后,每年的官员升迁必会提起沈明泽。沈明泽虽死,他身上的爵位与荣誉却年年增加,以至于不过三年, 便到了赏无可赏,赐无可赐的地步。”

    “还有野史提到, 昭明帝选择年号时,其中的‘明’字就来源于沈明泽的名字,据传, 昭明帝还当众说过‘庆朝江山当有沈相一半’这样的话。不过目前还没有得到证明,唯一可以确认的是, 沈相沈明泽对于昭明帝的意义绝对不一般。”

    “不仅如此,那个时代的几位天骄,他们的事迹中都离不开沈明泽的身影。细数一下,‘千古一帝’祁恒、‘北斗之南’易淮、‘文人楷模’文煦之、‘碧海苍梧’宋笙、‘第一女官’周思柔、‘百战不殆’宁氏父子……”

    “除了文煦之,其他人的人生轨迹,似乎都与沈明泽并无关联,毕竟他们展露头角时,沈明泽早已死去。这里稍微偏一下题,沈明泽的死亡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有说法是昭明帝亲手剑杀,但同样没有实证。”

    “刚刚提到的这些人,他们一生为沈明泽写诗作赋无数,光传下来的就有一千二百七十余首诗,以及三百多篇赋。其中二十篇被选为高考必背古诗文,大家应该都很熟悉。”

    立夏的校园总有股挥之不去的燥意,即使开着空调也无济于事,它生在正午阳光的烤炙下,生在点点的蝉鸣声里。

    即便听课都是举国上下最优秀的一批学生,曾从千军万马独木桥的高考中脱颖而出,谈及那段灰暗艰苦的背书岁月,也不由得哀嚎一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