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明如璋在线阅读 - 明明如璋 第69节

明明如璋 第69节

    在目送二人时,采采便嗟叹道:“这一年女郎身边没有八公主,还真是寂落了些。”

    阿聂嗔怪道:“叫你每天被这么冷嘲热讽地就热闹了?”

    楚姜莞尔,转身回到灵前,“我倒是情愿她不在呢!我可受不住了。”

    刚走远的刘钿也在回望,正看到楚姜转身,忙拉着兄长的袖子,“二哥,看,她不敬我们,我们人还没走远她就转身了。”

    刘峤深叹:“阿钿,你何苦呢?”

    她愣了愣,复又笑道:“我就是见不得她好。”

    “阿钿,你若想与她和好,这样下去是行不通的。”

    “二哥说话真好笑,谁想跟她和好了,跟一个病秧子玩,说出去人家当我傻呢!”她昂着头否认道。

    刘峤转身望了一眼灵堂,并不否认她的话,脸上却也没有认可之色,只是平淡道:“往后说话,也该顾忌些,殿下面前,更要敬重楚太傅。”

    “什么殿下不殿下,凭什么我连自己的兄长都不能叫了?”她不服道:“二哥就是太谨慎了,母后如此宽仁,又从来不跟我们摆那些排场,倒是二哥你顾东顾西的。”

    他沉静地轻叹了一声,“往后我与大哥皆要辅佐殿下,绝不能因此血缘便忘了君臣之分。”

    刘钿听得有些不耐,便不想再回他,低着头嘟囔了几声,刘峤听着又是念叨楚姜,凛若冰霜的眼中闪现一丝笑意,“九娘何其无辜,跑出长安了还躲不掉你。”

    刘钿脸一板,羞恼道:“父皇母后护着她,三哥护她,连二哥你也替她说话。”

    “她少时多病啊,本就很可怜了!”

    刘钿嗔怪地向前几步,反身打量起他的神色,“二哥是不是还记着她替你作了一首诗的事呢?就那一回罢了,她又不知道是你的功课,还以为是我的呢,现下我书房里,全是她无聊时替我写的,这可承不上人情。”

    刘峤轻笑,低了眉,“我倒是不记得了,你却记得。”

    刘钿信以为真,得意道:“你们都爱夸楚明璋好记性,倒忘了我记性也好,那年二哥从军营回来,父皇要你写一首诗,母妃怕你想不出,把诗题也给了我,正好她瞧见了……唔,如此想来倒也算得上人情。”

    她咬着唇兀自点了头,“就看在她这回懂事,送了两个疾医的份上,先容她清净几日好了。”

    见她如此,刘峤戏谑了一声,“若是要她与你和好,可不是几日清净就能解决的。”

    “那要……哪要与她和好!”她的话急转了个弯,“我是懒得见她。”

    第82章 走水(捉虫)

    或是因为梁王的到来,本来未定的归期,骤然便定在了腊月二十三,年关之下,这归期显然会令人猜度。

    腊月二十一这日,正是刘峤与刘钿来到金陵的第二日,刘峤深居在太子府中,一副对金陵毫无兴趣的样子,倒是刘钿,初来金陵,饶有兴致地乔装扮作了郎君,在城中畅快游玩了大半日。

    时过正午,她正兴致勃勃地踏进一间茶寮,才刚坐下便听到其中两个儒生打扮的正在议论,说的便是刘峤南来,与太子乍归之事。

    一个道:“虽说梁王有军功在身,母族未免也太低微了些,谢娘娘早年不过宫娥,毫无母族势力可言,若要与太子相争,一是宗法难容,二也不自量力啊!”

    她听得怒火中烧,竖着眉正在过去,恰伙计上前招呼,挡了一挡,她便听见另一人回道:“梁王刚到,太子便要回京,想也知道这是敲打了,只是未免蹊跷,梁王若有心,为何不曾早些时候过来,如今江南尽在太子殿下袖中,不论是世家望族还是平民百姓,莫有不服者,这时候来,可不就是白白招了猜疑。”

    刘钿听得震怒,推开挡在身前的伙计就朝两人过去,“两位兄台不知是在哪一府当差?皇家之事,也是能做笑谈的?某素闻太子与梁王兄弟情深,到了你们这好事之人口中怎么就变成了兄弟相争了?”

    二人狐疑地看着她,见她面容净秀、身量纤细,又满身好绸缎,当是哪家小郎君,皆生戏弄之心,“这位小郎君,莫不知太子殿下曾说天下事尽为百姓事,殿下是储君,我们说的便是天下事,这如何是妄议?”

    刘钿身后两个仆从一看她似要动怒,忙小声上前劝她道:“二郎交代了,不要招摇行事。”

    她这才歇了几分,恨恨看了那两个儒生一眼,也再无游玩之兴,回到太子府中便向刘峤抱怨道:“若是这些书呆子知道二哥与母妃素日的谦卑恭谨,怕是要为今日这样张狂的猜测自投渭河了。”

    刘峤站在窗前,正赏看着太子府中的景致,闻言笑道:“嘴在旁人身上,任他们说去,总之你我不要逾矩了就是。”

    “偏偏这些读书人最是可恶,书由他们编,诗文也由他们写,我们来金陵是为了寻神医,到了他们口中倒是成了二哥另有图谋了。”她面色越加不忿,“他们还说为何之前不来,偏偏在这关头来,白白叫人猜疑了。”

    刘峤手上的一朵枯叶随声折成了两半,只听他笑道:“什么猜疑不猜疑,你万勿在外胡言,你我皆是殿下的附庸之臣,若是在外做出什么不恰当的事,恐叫人以为我们兄弟失和。”

    刘钿越发以为那两个儒生的话好笑,“他们要这么猜,还不如猜大哥呢!一样都是军功,大哥可没少仗着他比三哥大就摆谱,我们一宫可都老老实实……”

    刘峤回身对她微微摇了摇头,“这也要慎言,大哥只是性情粗放了些。”

    她吐吐舌头,顺着点了个头。

    此日夜中,城东突然旺起一团红云,火光冲天,盈沸的人声直将半城唤醒,喧声直闹到第二日清晨。

    楚姜晨起之时便觉府中喧闹,唤来阿聂问了才知道昨夜失火的竟是顾府,大半个宅子都被毁了去,仆人也死伤了十多个,更遑论身外财物了。

    “毕竟是姻亲,住在那宅子里的大半人都先来府中暂住了,另一半赶回了吴郡去。”阿聂道。

    楚姜便叫她随意挽了个发,“十一姨可有来?”

    阿聂摇头,也有些不解道:“不曾,夫人也还问呢,说是十一娘随族人回吴郡了,不过顾族长跟三夫人、大夫人都来了。”

    听到顾妙娘未来她便不甚急了,慢条斯理用了早食,又去书架前翻找着,“枚乘1的《忘忧馆柳赋》呢?我要在船上讲给衿娘听的,怎么也收起来了?”

    采采便道:“那一篇女郎不是收进了枚乘文集里了?昨日收拾的时候婢子将这本放箱子里了,可要找出来?”

    她在书架前踱着步子,“找吧,慢慢找,别伤了你的手。”

    采采一笑,“找一本书,哪就能伤到手了?”

    “傻姑娘。”阿聂笑瞋道:“叫你慢慢找,你便慢慢找去。”

    采采恍然明白过来,楚姜一听说顾妙娘不在,连早食都用得慢腾腾的了,可不就是不愿意去见那几人?

    思及此,她也慢悠悠地去箱子里翻找了,过了半刻才拿着书缓缓过来。

    趁着楚姜翻看之际,还煮了一壶茶,“女郎,当心烫,慢些喝。”

    楚姜浅斟了一口,任茶香萦绕在唇齿之间,细细回味道:“这回茶煮得不错。”

    采采便又慢慢给她续上,一边收拾细软的阿聂一脸慈笑,“说是慢些,倒也不必这么慢,莫等过了午时这一壶茶还没喝完,夫人那边倒叫人来请了。”

    她疑惑地歪了歪头,难得的俏皮,“为何要请我去?明日便要启程回京了,今日该好好休整才是。”

    阿聂掩笑,“正是,这稍敬着些,他们还真当自己是女郎的正经外祖了,上回弄出那腌臜之事,说出去谁不笑话他顾氏。”

    楚姜嘴角微扬,靠在隐囊上十分悠然,“有些糊涂,可真是要日久了才能看出来,初时怎不是通情达理的呢?”

    阿聂也叹,“故而才说,岁寒知松柏。”

    这厢正在议论的人,此刻也正在说着楚姜。

    顾族长夫妇与大夫人显然是一派安好之态,顾三夫人看了眼顾媗娥住处,凝目看向她道:“你月份也将大了,这几日也不必理政,伯安怎不在?”

    顾媗娥淡淡道,“我们也是天将亮了才知道顾府走水了,夫主昨夜便去了殿下府中,尚未归来呢!”

    对面三人也不知信没信,顾族长却是十分大言不惭道:“怎么九娘也不曾来?虽说我们尚隔着些,但也逃不掉一个孝敬。”

    顾媗娥心中讥诮,“上回见着那几个婢女,气得狠了,侄女担心她气出个好歹来,等闲绝不许她走动。”

    大夫人顿时便脸色不好起来,郁郁道:“上一次我们也是为了你好,你有孕在身,伯安正值壮年,身边多几个红袖添香的,说出去也是风流趣事,旁人说起来你来,也是你识大体。”

    顾媗娥不妨她母亲有如此言语,心中微冷,将视线送至三夫人处,“三婶婶也如此想吗?”

    三夫人笑意凝住,低眉沉思了片刻,才沉吟道:“媗娥,总是为了顾氏。”

    “若是为了顾氏,那主意出得才是下乘。”她也沉了面容,眉眼带了愠闹之色,“元娘与九娘跟杨氏夫人面容肖似,那五个拿出来,是谁的替身呢?夫主要真是贪色之人,要真是舍得作践他与杨氏夫人的情意,哪里轮得到我嫁给他。”

    顾族长听到侄女这话,认为少了尊敬,脸也一板,“你是顾氏女儿,怎不知道以家族为重?”

    “婶婶还是虞氏女儿呢,怎么如今虞氏内里都散成沙子了也不见婶婶去管?”

    顾三夫人惊骇,“天下如虞巽卿卑鄙者有几人?顾氏又何曾如此对你?”

    顾媗娥也顾不上什么礼节了,气得站起身来,“姻亲是要彼此扶持,有彼才有此,难道顾氏以为一个顾媗娥就能拿捏了整个楚氏吗?我从来都劝告三叔,若是有事相求,大大方方说了,夫主不是狭隘之人,能帮的自会尽力帮了,若是不能帮的,难道使些下作手段就能帮了?”

    三夫人神色愧赧,顾族长却犹自辩解道:“若是相求,那便是谢礼了。”

    顾媗娥不看他,望向三夫人道:“婶婶难道也如此想?天下哪有请求的话没有说出口,先就将谢礼送上的,更遑论是那样的谢礼,你们可知九娘那日怎么说的?她说此事好歹没让杨大将军知道了,否则往后在朝堂上,有他在的地方,绝没有顾氏的落脚之处。”

    顾大夫人听得心头一怵,惴栗道:“那……那五个我们还是收回去,往后绝不再犯如此糊涂就是了。”

    三夫人却知道顾媗娥是想催问他们顾氏究竟发生了何事,她看向夫君,见他对自己摇头,便按住他的手,眼神坚毅。

    顾族长心有犹疑,环视屋内,顾媗娥便将除青骊外的下人都叫出去,才听他惭愧道:“前年我往长安去时,曾与齐王赴了同一场宴,宴上我二人皆有些酒酣,不免失态了些,哭了几声故国,言语中多有几句不敬。”

    顾媗娥惊得站不住脚,掩唇向后靠了几步,“如何……如何不敬之语?”

    他哀叹一声,“那年齐王有孙年幼,未知江南,见我之后齐王问我江南如何,其孙听了问江南多远,齐王说永不可见,他那孙儿便说可见江南不及日月之远,不然何故举目得见日月,不见江南。2听之,我与齐王皆潸然。”

    顾媗娥颤着身子坐下,“此事……外人可知?”

    “当时幽园无人,只有齐王抱孙,遇见我便说了几句话。”他惭愧地站起身来,“未知……便在两月前,有人散了几本话本子在宅子里,正写了此事,又几日,花匠辟花圃十,在几桩老树根下又得了几纸,亦是此事,遍在宅中寻觅,所得不下数十。”

    “所以昨夜走水,是故意为之?”

    三夫人也起身道:“是,正借着这事,好叫族人们都回吴郡去,二来也是想将顾氏儿郎多留在金陵几日,未免得见齐王,牵扯了旧事。”

    顾媗娥惊疑未定,虽说如今齐王得天子善待,可是如何容得下一个思念故国的臣子呢?即便顾氏儿郎入长安之后才能得显,总是妨碍的,对北方世族来说,他们本就是外来之客,再有不堪过往,如何能在朝堂上立足。

    她小心地抚着腹部,轻叹道:“此事……此事夫主也不能摆平了,叔叔所为,或还会带累了他。”

    对面三人也愁眉不展,三夫人斟酌道:“或是……或是能让他想想办法。”

    “婶婶,他若知道了,岂不成了知情之人?往后牵连,如何不会碍及他?”

    作者有话说:

    1枚乘:西汉时期辞赋家。

    2典故改编自晋明帝答坐元帝语。原文是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第83章 虞巽卿之死

    顾三夫人却又深叹了一声,与顾族长双手交握,神情颇有难色,“此事未必能令我们如此艰难,你叔叔悲哭故国,总是文人,感时伤世也不是大罪,推说是他一人之过,如此即便顾氏少了器重,往后族中儿郎正身清心,我百年大族,不会毁于一时。”

    顾媗娥心中稍定,“如此作想才是正理,而今殿下在江南所为莫不表明其重视儒家之心,江南一向儒风盛行,顾氏即便不如陆氏儿郎个个皆能吟咏诗章,却也不乏才高识远者,等到殿下继位,未必不是兴复之机。”

    不料顾族长话锋一转,注视着她道:“可是若等数年,亦是败相。”

    正在她怔愣之际,顾三夫人便已上前一步道:“媗娥,此事必得求伯安给我们出个主意,他熟知天子与太子的性情,必当明白如何处置才能令顾氏寻得最佳之解。”

    顾媗娥眼中乍然一红,咬唇轻摇着头,“若是叫夫主得知了,不管他有何想法,往后被他人当作把柄又如何好?”

    “不会的。”顾族长也逼近几步,“伯安何等智慧,必不能……”

    “叔叔怎就笃定不能呢?”她后退一步,还欲反驳就忽感腹中一阵痉挛,额上现了薄汗。

    三夫人并未察觉到,仍劝道:“媗娥,亲亲之间,何提罪矣,即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