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都市小说 - 七零夫妻养娃日常在线阅读 - 七零夫妻养娃日常 第128节

七零夫妻养娃日常 第128节

    宗绍分析道:“嗯,州里离咱们这也不近,就算你为了我们报州里中专,上学期间估计就寒暑假和节假日才有时间回。与其这样不如报羊城的学校,反正都在一座城市,说不定周末还能回家。”

    这方面,林薇还真没考虑过,但被宗绍这么一说,她觉得可行,问题在于:“你能调过去吗?”

    “时间问题,我现在开始准备,明年应该差不多。”

    如果林薇说想去首都上大学,宗绍想调过去肯定有难度,主要是所属舰队不同,但羊城基地和三林基地都属于南海舰队,之间军官调动虽然不算频繁,但每年总有一两个,宗绍神情调过去不是没可能。

    有了宗绍这句话,林薇下定了决心,不再考虑当地中专院校,一心往羊城考。

    为了支持媳妇,宗绍找人弄了两套高中课本,囊括停课前和停课后的高中内容,双管齐下,免得有遗漏。

    收到那箱书的时候,林薇的心情别提多复杂了。

    虽然宗绍支持她考大学,她很高兴,也很欣慰,但……这有点支持过度了。

    心情再复杂,林薇还是打开课本学习了起来,总不能浪费他的良苦用心。

    ……

    就在林薇忙于学习工作照顾孩子的时候,周家发生了一件事,陈八妹父母找过来了。

    但那几天正值期中考试,林薇忙得不可开交,每天学校国营饭店和家里三点一线,所以当她知道这件事时,事情已经尘埃落定。

    “八妹父母就这么回去了?”林薇不敢相信,虽然岭南离崖州岛不远,但过来一趟可不容易,竟然这么轻易就被打发了?

    邓湘云叹了口气说:“拿了钱走的。”

    “怎么还给了钱?”林薇问,“八妹已经成年,就算他们想带她回去,只要她不愿意,他们应该也没办法吧?”

    “话是这样说,但他们因为八妹赖在岛上,我们也不好赶他们走,八妹不是军属,这事部队也不好插手。”邓湘云无奈地说。

    林薇想想也是,叹了口气问:“给了多少钱?”

    “一百,从八妹工资出的,说好拿了钱,他们就当八妹已经嫁出去了,以后不来打扰。”

    当初陈八妹留下带小石头的时候,邓湘云就说过要按保姆平均工资按月给她钱。

    虽然陈八妹当时坚决不肯要,但邓湘云说过给她存着,等她离开或者嫁人的时候一并给她。后来陈八妹跟着林薇学认字,买书买笔买本子多了不少开销,才开始从邓湘云拿按月领零花钱。

    陈八妹是七四年夏天到的周家,到现在干了快两年,除去每月领的零花钱,邓湘云手里还有三百多工资。

    钱虽然不多,但林薇很怀疑他们能否遵守承诺,他们过来一次,来回费用顶多十来二十块,来一次要一百走,净赚八十多,以后还不得没钱了就来要一回帐?

    “那倒不会,八妹决定离开我们家了,阿海跟周边农业大队说好了,让她落户过去,”见林薇面露疑惑,邓湘云解释说,“这次他们其实是以找女儿的名义,联系部队坐补给舰来的,这次他们拿钱走人,在部队里也过了明路,等八妹落户到农业大队,他们再过来只能自己想办法。”

    不能坐军用补给舰,他们就只能从湛市绕道坐民用船来,但他们都是普通农民,大字不识一个,自己想办法坐船过来可没有这次那么容易。

    至少近几年内,他们来的可能性不大,等到他们再次找过来,说不定陈八妹都结婚了,受到娘家的掣肘也会小很多。

    这样想虽然有自我安慰的成分在,但这也是现实。尽管建国后女人地位提高不少,不再讲究“在家从父,出嫁从夫”那一套,但在农村,很多女人婚前为娘家当牛做马,婚后为夫家鞠躬尽瘁,由不得自己。

    林薇问:“八妹什么时候走?”

    “月底,到时候我打算请她吃顿饭,你们也一起来吧。”

    虽然陈八妹落户口的农业大队离这不远,但落户后她也有自己的生活,肯定不能经常来探望。

    林薇正准备答应,就听到邓湘云说:“对了,八妹打算改名。”

    “怎么突然决定改名?”林薇反射性问,但想想又说,“她那个名字改了也好,她想好改成什么了吗?”

    “想好了,她打算改名叫陈立华。”

    听到这个名字,林薇差点被水呛到,问:“你说八妹叫什么?”

    “她打算改名叫陈立华,怎么了,你认识同名的人?”邓湘云疑惑问。

    林薇咳嗽着说:“不认识。”

    她在现实中的确不认识陈立华,但陈立华在原著中出场过几次。

    一次是八十年代中,她到羊城出差请明明吃饭,被男女主儿子碰到还以为是他们家的亲戚,碰到宗绍就问了起来,结果被告知是明明的朋友。

    陈立华第二次出场是在九十年代中,当时明明刚开始做生意,她给了几个订单,算是帮衬,因此小说里简单介绍过她的情况。

    但小说里陈立华老家是崖州岛的,七十年代末说服大队办养殖场酱油厂,酱油厂因为做出的酱油味道好,规模迅速扩大,八十年代末大批企业公转私,酱油厂也在其中,她由此成开启了商业版图。

    名字不同,老家不同,所以林薇一直以为陈立华和明明是后来认识的,从来没把这两人联系起来过。

    但现在,陈八妹改了名字,落了户籍……

    林薇不由感慨,缘分这东西实在很奇妙!

    作者有话说:

    一更

    第122章 上学

    下旬趁着休息的时候, 林薇跟邓湘云还有陈八妹,不,现在应该叫陈立华了, 三人一起去了趟农业大队,主要目的是为了看陈立华未来要住的房子。

    关于未来的住所,陈立华有三个选项,一是住到知青点去,嗯, 崖县虽然偏僻, 但也是有下乡知青的, 不过农业大队知青不多, 加起来就十来人, 男知青多点, 女知青就五个人。

    因为知青点住房不够,五名女知青挤在一个房间里,睡的也是通铺。如果陈立华住进去的话, 能再给她加一张床板,条件比较差, 但住进去不用出钱, 还能跟着知青们一起吃饭,这是优点。

    二是租大队书记家的房子,房租不会太贵, 一个月两块钱,陈立华能负担得起。这样的话她能住得宽松点,也能跟着大队书记家人吃饭, 缺点是她毕竟是外人, 相处起来可能会尴尬。

    三是买房, 能买的房子有两间,一间是大队书记家准备租给她的那间屋,能从侧门给她开扇门,独立出去,另一间是村里寡妇的房子,同样能给她单独开一扇门。

    前者房子的优势是地段好,位于大队中心,缺点是价格较贵,而且不愿意过户,大队书记家势大,周建海在崖县的时候不会出问题,但万一哪天他被调职或转业,大队书记会不会变脸就不太清楚了。

    后者房子相对偏僻,但周边也有人家,不至于被欺负也没人知道,这房子好处也明显,一是价钱便宜,二是主人家愿意过户,三则是对方孤儿寡母,就算以后周建海不在,陈立华能立起来的话也不至于被欺负。

    于是比较起来,最先被一致排除的是买大队书记家的房子,价格贵风险大,不值当。

    而在剩下的三个选项中,周建海比较倾向于前两个选项,在他看来,陈立华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买了房子也住不长久,没必要。

    邓湘云则觉得各有各的好处,虽然是农村房,但手里有恒产总比手头空空来得强。问题是陈立华能不能立起来,如果她立不起来,手里有房子也没用,倒不是多舊shigg獨伽拿点钱。

    得知邓湘云的担忧后,林薇说:“我觉得你们可以问问她的意见,让她自己做选择。”

    “让她自己做选择?”邓湘云怔住,“她还这么小,哪能想得到这么长远。”

    林薇不赞同她的观点,说:“年纪小不代表没主意,如果没主意,她当初就不会跟着孩子们学认字,就算学了,也不一定能坚持下来,这姑娘啊,是个有韧劲的。”

    在林薇看来,如果陈立华性格软弱立不起来,她根本不会选择离开周家,哪怕是为了不拖累表哥表嫂。

    周家的生活多安逸啊,虽然是保姆,但小石头快五岁了,性格也乖巧,带起来很容易。她要做的,无非是一天三顿饭,两三天做一次卫生。

    在周家也没人会欺负她,有周建海的庇佑,她不需要面对外面的风吹雨打。性格不够坚韧的人,可不会轻易踏出这一步。

    更何况原著中陈立华离开周家后的确过得不错,一个人的性格很多时候是早早就定下来的,不会瞬息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既然原著中陈立华能在七十年代末说服大队办厂搞养殖,林薇相信她现在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因为林薇的建议,邓湘云最终还是让陈立华自己做的决定。

    而陈立华在思考过后,选择了买那名寡妇家的房子。

    因为是女孩子,她一出生就受到父母的区别对待,她有家,却又像是没有家。后来到了周家,表哥表嫂对她很好,但寄人篱下总让人心里不安,所以她对房子是有执念的。

    她也并非盲目买房,寡妇家的房子因为是土坯的,而且房龄比较老,所以价格不贵。又因为房子长期有人住,她买下后不用过多修缮,屋里连床板都有,她需要添置的也就是衣柜桌子等小件。

    总之全部费用算下来,她的工资还能落下一百出头。至于粮食能找大队赊欠,到年底算工分,要是不够的话她手头的钱应该够还账。

    只要熬过了今年,明年情况就会好起来。

    见陈立华的确有主意,邓湘云夫妻没再说什么,买房这事是周建海去交涉的,也算是告诉农业大队的人,陈立华虽然孤身一人,但并非无人可靠。

    房屋修缮也是周建海找人帮忙办的,不过陈立华也没闲着,这段时间常往新房子去监工,免得被人糊弄。

    因为只是修缮加另开一扇门,不到半个月房屋就弄得差不多了,周建海帮着找人买了点二手家具搬进去,陈立华将屋子收拾干净能住人了,才邀请她们去看。

    农业大队离得不远,走路过去也就二十来分钟,大队规模不大,总共也就七十来户人家。

    寡妇家在村尾,旁边零星有四五户人家,离得不算近,但也不算很远,有什么动静都能听得到。

    寡妇家房子不算大,是一排三间的结构,左右两间是卧室,中间是堂屋。卖给陈立华的事左边那间屋子,原本房门是通往客厅的,但现在客厅那扇门被堵上了,房门朝外侧开,这样她进出不用经过院子,房屋相对独立。

    屋子里面收拾得挺干净,陈立华本就是勤快人,更何况这是她的新家,收拾起来自然充满了热情。

    林薇站在门口往里看,只见不大的房屋被分成两半,进门左手边摆放着床和一个单开门的衣柜,床旁边还放了张小桌子,上面摆着几本书,算是她的书桌。右手边则是卧室,放了张橱柜,一个小煤炉,还有两口小锅。

    林薇问:“你后面打算自己做饭?”

    “自己做方便点。”陈立华说,跟人搭伙虽然好,但吃食方面不能自主,自己做肯定好点。

    “这样也好。”

    看过房子,几人没有多待,准备打道回府。离开前隔壁嫂子回来了,对方看到她们一行人愣了愣,问:“你们是小陈亲戚?”

    邓湘云笑着说:“我是立华的嫂子,您是赵大姐吧?”

    “诶,对,你们今天过来是?”

    “我们就是来看看立华屋子收拾得怎么样,您也知道,她一个姑娘家住过来,我们党哥嫂的难免多上心些。以后立华住过来,也麻烦您帮忙多看顾看顾。”

    赵大姐也是聪明人,明白邓湘云的意思后连忙道:“应该的,以后都是邻居嘛。”

    买房子前周建海就找人打听过赵大姐的情况,知道她是个老实本分的人,才让陈立华买的房。所以得到她的应允后,邓湘云也放了心,两人之后又寒暄了几句才道别离开。

    ……

    月底两家凑一起吃了顿饭,算是为陈立华践行,其实也不算践行,毕竟她只是搬离家属院,想回来探望还是很容易的。

    聚完餐第二天,周建海就帮着陈立华搬了家。

    陈立华搬出去后,小石头就没了人照顾。

    不过邓湘云如今的处境相较于两年前大有好转,因为在医院药房工作,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深居简出,再加上性格温和,除了个别爱拿腔拿调的军嫂,大多数人都不会再拿她的成分说事,她的人缘好转许多。

    而小孩子基本都是跟着大人走,因为邓湘云人缘好转,小石头如今也不再像当初那样受排挤。虽然他最好的朋友仍是明明瑞瑞,但他们不在家的时候,他也会找其他小朋友玩。

    如今的邓湘云不再担心将小石头交给别人带会受欺负,因此陈立华离开后,她就把儿子送到了专门带孩子的军嫂那里。

    因为她中午有一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所以她没让对方管中饭,费用相对便宜,每月只需要三块钱。

    而且把孩子送去也就这几个月的事,等九月份开学,小石头就能去学校了。

    九月份要去学校的不止小石头,林薇也打算让明明瑞瑞去读书。

    虽然规定的是一年级生需要满六周岁,但学校实际招生过程中并不怎么卡年龄,只是年龄太小上学后可能会跟不上,所以学校不建议家长太早把孩子送去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