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封神同人]传闻中的三太子在线阅读 - 第186页

第186页

    哪吒笑了笑,道一声谢,将珍珠给了老人,祝他们一路顺遂,之后顺着黄泥小路前行。

    乾元山上,清墨自被哪吒打晕,因着身体自愈机制,至今未醒,还在酣睡之中,于睡梦中忽的一阵心慌,被惊醒过来。

    清墨不知道是不是哪吒出了事了,但他此刻既然醒了,便不会继续在乾元山守株待兔,索性趁着夜色下了山去陈塘关,以他性子,冤枉路是一步也不愿意走,直奔总兵府去找到殷夫人,向她问询哪吒的消息。

    殷夫人说哪吒不知去向,他们也正派人在找之后,清墨松了口气,利用嗅觉循着哪吒的气息去追她的踪迹,奈何雨大,那一点气息也被雨水冲刷了消失大半。

    循着那点微弱的气息,清墨先是寻到了那废弃村落之中,却只见满地暗红的积水,想是发生了什么恶战,可偏只这一处里的哪吒的气息是最浓的,喊了几声不闻哪吒应他,他想,哪吒或许不在这里,已经离开了,遂转换方向,依着空气中越来越微薄的气息寻到了那家棺材铺子。

    棺材铺子掌柜将哪吒来此所行一切都言明了。

    那符箓确是宝贝,他不曾说假,那一副棺材许是躺过屈死之人,故有黑气攀绕。清墨友善的再一次提醒了掌柜的,心道哪吒是怎么了,如何连这棺木怎样染上邪气都看不出缘故来了。

    那掌柜的言及哪吒是往关外去了,清墨心想着哪吒该是往东海方向去了,故此一边循着气息行走,一边分辨前往东海的方位。

    走不出三里地,清墨发现哪吒遗留的气息果然是依着僻静无人的小道往东海岸去了,至此,他辨着方位紧跟上去,不多时,便见着一个着血衣的人背着一个半人多高的长方盒子艰难地翻过一座山头,下山几乎是滚着下去的。

    清墨看得心下一紧,慌忙间纵跃过去,果是哪吒不假,在他的记忆里,哪吒自打出世,便没遭过什么罪过,更何况是如此时一般令人难堪的场景?

    他想将哪吒扶起来,却被哪吒推开,听言道:别动我!

    清墨小声说:哪吒,我们回家去罢,等真人回来就好了。

    不关你的事。哪吒扯扯唇角,拖着盒子尽力挺直了脊背,知道清墨是想保护她,是为了她好,可有些事情是不能依靠旁人的,只能自己去做。

    清墨想着以哪吒嫉恶如仇的性子,那敖谨矜如此污枉于他,此时他又拖着一副棺材,应该是要去报复,以此与她收尸吧,因此便默默的跟着她,穿溪流,过山林......

    月上树梢之时,哪吒许是走不动了,在一座山脚处停下了步伐,蜷缩在那童子棺上面打瞌睡。

    不知过了几许时辰,清墨泛起困来,受了伤后的生物习性让他撑不住眼皮,呼吸声变得规律。

    哪吒翻了个身,睁开眼睛瞧了瞧清墨,忽的坐了起来,从豹皮囊里摸出刻刀与空白竹简,一笔一划写道:

    清墨,哪吒乃是天生天养,蒙师尊搭救教育,与李家没有半分干系,他们说我欠了他们,今日我哪吒便就剔骨还父,销rou还母,全部还给他们,劳你醒来后,去东海岸为我收拾残骸,我不喜欢陈塘关,你将我血rou尸骨带回乾元山,顺道告诉李靖夫妇,哪吒无父无母,今日过后,再不欠他们半分半毫。

    匕首出窍毫无声息,在月光下反出一片银光,好似镜子一般,映出她疲惫中透着孤绝的眉眼。

    哪吒低头瞧了瞧,也不知她是如何做的,全程一响未发,满头尽是冷汗。

    上臂,肩颈,双腿......等等,一刀一刀剔过,当真如那老人所言,一刀一片,薄如蝉翼,而剃得好的部分,那骨上一片白净,半分残余血rou也无,只是截断处的血却是止不下来。

    她在心内默数着,数到三千时,笑了,心道:今夜算到此为止,这脸却是不能动的,若是损了脸,莫说是一会儿吓着人,敖丙以后见着也定然认不出我来了......

    小臂、手、颈间与脸上还完好着,只是那副身躯却是没了声息,失了心跳。

    哪吒轻手轻脚地换上一副干净衣裳后,扛着那童子棺缓慢前行,行走间,她想,一番千刀万剐过后,此刻倒是不觉着痛了,果然长痛不如短痛,古人诚不欺我。

    天明之际,陈塘关的天际露出了这些日来的第一抹阳光,人们无不兴奋,总兵府里却是一片愁云惨雾,没人笑得出来

    午时龙王就要前来索人,他们从何拿人交去?

    不光是李靖急,殷夫人同着金吒木吒也急,若是四海龙当真水淹陈塘关,那得死多少人?

    巳时左右,眼见着离午后仅剩不足两个时辰,李靖焦灼地眼里快冒出火来的时候,门童传报道:老爷,门外有位二十左右的男子求见老爷。

    李靖刚想说不见,忽又想若是龙王的人,见一见未必不能把时间拖延到他们将哪吒寻回,于是改口道:让他进来。

    话音方落,便有一黑衣白衫的少年人自门外踏入,手捧一卷竹简,神色好似捧着圣旨一般肃穆。

    李靖记得清墨,没好气问道:你来做什么?

    清墨闻声,顿住脚步,立在阳光之中,说道:此来无他意,专为总兵老爷安心而来。

    李靖哼道:你与那哪吒沆瀣一气,有如此好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