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封神同人]传闻中的三太子在线阅读 - 第228页

第228页

    依昨晚之计,姜子牙今日并无大斗之心,但依教习也要占些舌尖便宜,于是捋着胡须笑言:纣王无道,灭绝人伦,凤鸣岐山,乃生圣贤之吉兆,况且西周明主已然现世,道兄当顺应天时。从来有道克无道,正克邪,邪不压正。道兄你自幼拜得名师,悟大道修成仙体,岂能不明事理?

    秦天君听罢姜子牙所言,哼笑道:依你之言,纣王是无道之君,西周才是天命之选,我等来此助商伐纣,是为不顺天命?姜子牙,你也休要来呈口舌之利,我等在金鳌岛修炼十阵图,今日就摆于你子牙过目,子牙你也不必自倚道术强横以伤我等好生之德,累及此间黎民,三军儿郎,免教他们无辜受戮,肌体糜悔,姜子牙你意下如何?

    姜子牙把手一探:道兄请了!

    十天君俱都回营,耗时两个时辰摆出大阵,秦天君又到阵前:子牙兄,十阵图完罢,请公细细赏玩。

    姜子牙道一声领教了,带着哪吒、杨戬、黄天化、雷震子四人上前观阵。

    哪吒提着火尖枪站在风火轮上,黄天化坐玉麒麟,雷震子抖擞双翅停在半空,杨戬站立在姜子牙身侧后一步,上前说道:我等观阵,尔等不可暗箭伤我师叔。

    秦天君大笑道:教你三更死,绝不留人到午时,岂有以暗宝伤人之理?

    四人保着姜子牙看阵,十阵先后挑起阵牌,一为天绝、二为地烈、三为风吼、四为寒冰、五为金光、六为化血、七为烈焰、八为落魂、九为红水、十为红砂。

    将十阵一一看罢,五人回到阵前。

    姜子牙道:十阵俱明,子牙已知。

    袁天君问道:子牙可能破阵?

    姜子牙道:既然身在道门,如何无破解之法?

    袁天君逼问道:子牙几时来破十阵?

    姜子牙眉头一皱,这般神情落入哪吒眼中,哪吒当即与他传音,姜子牙听罢,答道:你等十阵尚未完全,待你完功之时,将书信拜上,我等自来破阵。道兄请!

    闻仲与十天君转头回营,哪吒落下风火轮,指着落魂阵略略压低了声音,确保能让对方听到,又并非听得清晰,只听她说:若我是那落魂阵主,怎费这般功夫,我只将落魂阵摆起,在那阵里把师叔拜一拜,拜去了三魂七魄,以使不战而屈人之兵。

    姚天君身子一僵,随即放松下来,姜子牙重重咳嗽一声,带着一脸愁色领三军回城。

    愁,好愁,愁锁双眉!

    闻太师同十位道友回了营中,置起酒宴,饮酒之间,听十天君把十绝阵之妙处一一道来,太师听罢了心内大喜,连声道:有诸位道兄在此,西岐城指日可破。

    姚天君思索着回营时听得那一席话,把玩着酒杯说道:西岐城小,姜子牙道行浅薄,怎能经得住十绝大阵摧残?常言道蛇无头不行,兵无主则乱,不若由小弟施法斩去姜子牙性命。

    闻太师笑道:若是道兄有法,使姜尚自取身亡,不使生灵涂炭,自是三军之幸事。敢问道兄有何法可使姜尚自死?

    姚天君道:只需二十一日,姜子牙纵是天神下凡,也难躲过一劫。

    闻太师问起如何施术,姚天君与他附耳言讲,随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入了落魂阵里,落魂阵中有一方三尺土台,台上有一方香案,姚天君在香案上扎起草人,写上姜尚之名,又在草人头上点三盏催魄灯,足下点七盏促魂灯。

    闻太师营中大笑道:今日姚道兄施大法力,为我闻仲治死姜尚,姜尚一死,西岐无主心骨,自然冰消瓦解,当在谈笑之间取下,该是我大商陛下洪福,得诸位道友倾力相助。

    众人皆言这一功劳该让姚天君领下,他们为闻太师动行,是为道情,也为截教威严,谈不上辛苦一话。

    姚天君在落魂阵中行法术,仗剑施咒,步走天罡,台前发符箓,法印在半空,一天拜上三回,接连拜了三四天,把个姜子牙拜得神魂颠倒,坐立不宁。

    丞相府里,众将见姜子牙既无谋策又无筹划,只是惊怪不停,容貌也比前几日有所变化,精神甚是萎靡。

    众将心下颇是忧虑,自语道:丞相玉虚门下出身,身负重任下山,乃是应运而来,难道对这十阵图无计可施就这般颠倒了去?

    如此又过了七日,姚天君在落魂阵里已经拜去了姜子牙一魂二魄,使得姜子牙整日心烦意乱,不理军务,日日慵懒困倦。

    相府众人猜测不一,不解其中缘故如何,有人暗自思索破阵之法,也有人怀疑姜子牙是中了什么迷魂术,却寻不到什么证据。

    哪吒杨戬自然知道怎么回事,但眼下并无什么大事,他们也不与诸将言明,只是寸步不离地守着姜子牙,保证让他最后一魂一魄不被收进落魂阵。

    又过去近半月时光,姜子牙已被姚天君在阵里拜去了二魂六魄,整日酣睡不停,全无起身之意。

    众将们在军营中一番商议,认为姜子牙这般颠倒,想是受了暗算,于是约着一起去了相府内室,向侍人询问姜子牙所在。

    侍人答道:丞相睡眠未醒。

    众将命令侍人去请姜子牙出来商议军情,侍人领了命去把姜子牙请出门来,武吉上前说道:老师每日浓睡,不顾军国重务,将士们甚是忧心,恳请老师速理军务,以安西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