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页
最主要的是,手里能办事的人还是有点少,可以趁着这段时间再培养一点人才出来。 作者有话说: 晚安~么啾~ 第211章 ▍是个狼灭。 最近整个北晋都很热闹, 先是有圣旨下达到各地,说是为了以立国本,将要建设什么铁路, 而铁路的建设路段,落到各个府城, 希望大家都参与进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若是出钱的,到时会将其名姓书写在该路段的铁路处的功德碑上,以让后人记住。 若是出力的,也会有工钱可拿。 该项政令发布下来之后, 许多商贾都在私下议论纷纷,各个都是心思多的,那上面的所谓有钱的出钱, 这一看就是希望他们这些商人出银钱。 但商人重利, 没有利益的事情,让他们就这么出钱自是不会愿意的。 但这又是从宫里发布出来的政令, 这不出钱肯定也是不行的, 不少人就想着少出点。 还有那心思更多的, 便派人出去打听消息,但这事情下面的人还真是不知道。因此啥也没打探出来。 除了几位阁老, 满朝文武也是对这政令有些摸不着头脑,有人问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笑而不语。 在修铁路的政令发布不到一个月, 另一项政令又下来了。 该政令一下来, 可谓是举国震惊, 有拍手称赞的,也有反对不满的。只是任凭下面人心思翻腾,这项政令拍手称赞的还是更多。 这项政令便是孟一宁提议的赎买。 孟一宁的意思是让一些犯事不太严重的人,就像类似关几天或者几个月就出来那种,可以罚银钱抵罪,交不出罚银钱的,那就去免费修铁路。尤其是那些纨绔子弟,仗着家世为非作歹,这种的就可劲儿罚银钱,罚的他家人心疼为止。 只是让孟一宁没想到的是,明佑帝做得比他还要狠,是个狼灭。 他竟然将整个北晋的法令都给加上了罚银钱,哪怕你是个死刑犯,那也要罚银钱,总之,事儿不管大小,都要罚银钱。 罚的银钱一部分充入国库,一部分给予受害人。 小事,就像那种小偷小摸之类的,那就罚的少,交不出银钱的那就去免费修铁路,没有铁路修了那就去挖矿修水渠。 大事,关进去不说,还得罚银钱。而且关进去以后也不是就让你在牢里待着了,会有人看着一起带出去修铁路,没有铁路修就去挖矿修水渠。 总之,整个北晋的法令加上罚银钱不说,还加上了一个劳改的法令。 犯事的人再不会像以前那样就在牢里待着了,挖矿修铁路修水渠等等,有的是事情让他们去做。 而且明佑帝更绝的是,他特意让人加上,若是官员富商之子犯事,惩罚双倍。意思就是他们这样的人一旦犯事,假如普通老百姓是一个月并一两银子的罚款,这些人就是两个月并二两银子的罚款。 嗯,孟一宁跟夏文泽看了之后,一边感叹明佑帝狠,一边觉得他做得不错。还特意给明佑帝送了一些带灵气的补药过去,以示支持。 只是孟一宁他们支持,满朝文武多半的那就是不满了,这修改之后的法令明显就是触犯了他们的利益,谁家没有个祸害呢?于是就有人在朝上提出了异议,但无一例外的都被明佑帝摘了乌纱帽。可见明佑帝对法令更改的坚持。 而那些商贾那就只能私下嘀咕不满了。 商贾不满,那整个北晋的普通老百姓那就是兴奋激动,就没有人不高兴的。明显更改后的法令对他们是最有利的。 不少人还在家里给明佑帝立了长生碑,希望这位圣明的君主能活得更久。 至于四位阁老为何会同意? 明眼人都能看出明佑帝更改法令充实国库的坚决,另外就是,从长远看,更改后的法令明显更利于北晋的发展。 他们没有理由反对。 在法令更改下发不到半个月,另一个重大事情又出来了,而这一个事情,让许多商贾闻风而动。 玻璃与水泥,许多人都听说过,尤其是皇城周边城镇的商人,还有上窑村附近,南疆附近,边关附近。 知道水泥与玻璃的人,就没有人不心动的。可是在有人动心思时,就听说,这两样东西的方子被人献给了当今圣上。 于是那些有心思的人尽皆按下了心思,谁也没胆子在天子头上抢银钱。 只是让大家没想到的是,现在朝廷里传来消息,当今圣上有意将水泥与玻璃放给有能力的人来做。 虽然不知道具体,但光是水泥与玻璃的前景,就让这些嗅觉敏锐的商人前仆后继的往皇城赶来了。 从下放水泥玻璃的消息开始,不到一个月,便已经有商人赶来了皇城。 因此十一月的皇城可谓是热闹非凡,来自北晋南北的商人陆续进入皇城,不光是皇城的客栈酒楼人满为患,就连孟氏旗下的美食城与百货超市也赚得盆满钵满。 孟一宁两人站在美食城二楼的靠窗包间窗口往外看,不由感叹,“这来的人可真是多。” 来的人可不是多嘛,接到消息的人,怕不是一准备好银票就往皇城赶了,就怕慢了被人抢了位置去。 夏文泽给他将烤串上的rou用筷子全都扒拉下来,“水泥跟玻璃,因着我们商铺的事情,怕是早就被那些行商传得到处都是,这一年多也足够那些人来上窑村看个究竟了。以前想打主意而不敢,眼下可以光明正大的得到方子挣银钱,他们也不是傻子,自然得赶紧来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