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妖女乱国在线阅读 - 妖女乱国 第317节

妖女乱国 第317节

    檀邀雨和北宁行者互望一眼,二人都没想到会在这儿遇到救世军中的人。虽然不知道此人是否认得出檀邀雨,不过还是少节外生枝的好。

    两人默契地起身想走,妇人却凑到檀邀雨身边拉住她,笑问道:“女郎年芳几何啊?可许了人家?不是妇人自吹,咱那儿子生得可俊俏,同你可是般配得很!”

    檀邀雨嘴角微抽,没想到自己长得粗枝大叶的,还颇受准婆婆们的喜欢。她正想借口走掉,就听院门外一阵急促的跑步声,随后一个低哑的声音道:“爹、娘,儿回来了。”

    说话的青年男子长得又高又瘦,却不显孱弱。大约是经常同父亲上山打猎的原因,一看便是个结实的孩子。

    青年同檀邀雨隔门对望,青年先是愣了一下。似是怀疑自己看错了,又一脸迷惑地去看一旁的北宁行者。

    在他完全反应过来之前,檀邀雨抢先作揖道:“这位便是刚北征回来的勇士吧?听婶子说你还入选了重骑兵团,真是让小女佩服。”

    妇人一见儿子,顿时乐开了花,也顾不上拉着檀邀雨说亲了,赶紧将儿子迎进院子,一面上下打量确认儿子没受什么伤,一面反复念叨:“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娘不求你建功立业,只要你平平安安就好。”

    此时青年已经完全确认了檀邀雨的身份。不过好在他是个机灵的,见檀邀雨似有意隐瞒,便也装作不认识,只是颇为尴尬道:“怎会不平安?仙姬娘娘武功、谋略如何了得,咱们跟着出征自然是战无不胜。”

    檀邀雨强忍着才没被这突如其来的马屁逗乐,还忍不住附和道:“就是、就是。婶子您可要知道,重骑兵团配的都是最好的马、最硬的槊,敌人见了,没打之前都要退避三舍的。”

    妇人虽然不懂,但听檀邀雨说了,也跟着开心起来,招呼着众人落座。

    她一边将焖的rou分别夹到众人碗里,一边依旧念叨个不停:“再好的刀,也有砍不动的盾,要是能不打仗就好了……”

    男人闻言却责怪道:“儿子才刚得胜归来,你说这些作甚?”

    妇人白了丈夫一眼,“咱说错啦?这几年,若不是他们称王称帝的抢来抢去,咱们在哪儿不能安稳度日?谁要是能让这天天打仗的日子停下来,咱给他立长生牌坊,天天供着都使得!”

    檀邀雨不说话了。

    她不说话,北宁行者更不会说话。那青年也不敢说话了。饭桌上的气氛顿时冷了下来。

    妇人很快便意识到了,忙打了下自己的嘴巴,“瞧咱,又念叨个没玩。不说了,咱们高高兴兴地吃饭。”

    檀邀雨吃了几口,又问了青年几句军中的事儿。青年不敢妄言,都据实以答,还特意取出自己分到的战利品来给檀邀雨检验。

    见檀邀雨满意地点点头,青年这才松了口气。

    饭后檀邀雨从自己的马背上卸下了一把小巧的弩机,交给青年道:“能在此处相遇,便是机缘。儿行千里母担忧,我不能白吃了婶子一顿饭。这是我平时护身用的,今日送给你,望能保你平安。莫让父母担心。”

    青年犹豫了片刻,最终接了过来,然后跪也不是,不跪也不是地僵在原地。

    檀邀雨并未多做停留,谢过了中年夫妇,便同北宁行者再次上路。

    妇人看着檀邀雨骑马远去的背影,啧啧道:“也不知是哪家的女郎,总觉得器宇不凡。”

    忽地又懊恼道:“哎呀,瞧咱这记性!怎么忘了问她姓甚名谁!方才咱同她提起亲事,她又送了你定情信物,可是愿意的意思啊!”

    青年一听脸就白了,“娘!您说啥!您向仙姬提亲了?!”

    “咋呼什么?!”妇人被吓了一跳,“你都多大了?以前颠沛流离,娘不敢给你说亲,如今家也有了,你也出息了,怎么就不能讨一房媳妇了?”

    青年急得直跺脚,“娘!你当她是谁?!她可是仙姬娘娘啊!”

    离开茅屋的邀雨二人并没有返回武都。

    檀邀雨似乎受到了什么启发,开始一路乔装打扮地同各处百姓聊天。兴起时竟能从日出聊到日落,完全没有要回去的意思。

    而武都王宫里的使节队伍却等不及了。最终王五郎同谢惠连在檀邀雨回来之前,便押送着棺椁上路,开始一路慢悠悠地朝平城出发。

    第六百八十五章 、大族气象

    王五郎和谢惠连本是被檀邀雨赶鸭子上架做的使节,如今他们二人虽踏上了出使之路,可此行最要紧的事情却还没敲定下来。

    王五郎不敢想象,若是檀邀雨在他们到达北魏的时候还没做出决定,到时他二人要如何应答魏皇的询问?

    更糟糕的是,檀邀雨若真的打算称帝,那魏皇发起怒来,怕是也顾不上考虑他们还是王、谢两家的人了。

    谢惠连虽也紧张,却不是紧张邀雨称帝是否会害自己丢了性命,而是担心自己举止不当,丢了谢家和仇池的脸面。

    谢惠连时而站起,时而坐下,甚至会紧张到连用哪只手拿杯子,都要比划斟酌一番。

    王五郎见状,突然觉得自己的情况也没那么糟糕,至少他还洒脱随意,所以说当“弃子”也是有好处的。

    心情大好的王五郎略略思虑一番后,便开始奋笔疾书,洋洋洒洒地写了数张拜帖,差人快马先他们一步,送去各平城的各汉人氏族家。

    北方的汉人氏族都是在前朝被迫南迁时,由于各种原因留下来的。如今以崔家为首,在北魏大力启用汉人为官后,在北方获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同鲜卑贵族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因为这种平衡并不牢固,所以汉人氏族在收到王五郎的拜帖后都有些瞻前顾后。

    他们一方面希望同王谢这种顶级氏族取得联系,又担心鲜卑贵族们借题发挥,在魏皇面前挑拨离间。

    就在他们想着如何鱼与熊掌兼得的时候,崔家的宗子崔十一郎率先应邀,还特意为二人在崔家设宴。

    有了这份邀约,王五郎心里就算有了底。至少他们在平城也不是完全的孤立无援。

    只是一直到他们二人抵达平城,仇池方向依旧毫无消息传来。此时连谢惠连也因此焦急起来。

    魏皇要在三日后召见他们,拓跋钟的棺椁则被宗爱带人先一步抬走了。

    此后就再没听说一点儿关于拓跋钟的消息,似乎北魏朝廷要刻意压下此事,也不知拓跋钟是否真如檀邀雨所希望的,同他爹拓跋破军葬在了一处。

    众人都如同遗忘了这件事一般。仿佛一国的叛徒还不如王谢两家的郎君更有吸引力。

    拓跋焘更是不知出于何种因由,将召见二人的时间一推再推,直接推到了中秋之后。

    既然魏皇不召见,那王谢二人也只能无所事事地待在驿馆里。而氏族子弟无所事事的时候,就只有一件事可以做。

    宴饮。

    自从崔家率先表态,北方的汉人氏族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地像王谢二人发帖邀约。

    然而除了崔家借着中秋的宴请,王五郎和谢惠连拒绝了所有的邀约,但是欢迎各家的子侄到驿馆来探讨学问。

    此举看似有些傲慢,实际却更让北方氏族感佩不已。

    虽然有崔家带头,可鲜卑朝廷的猜忌绝不会因此就化为无形,与其被魏皇忌惮,不如让南北氏族的联络,变成单纯的子弟间学业上的请教。

    果然,消息一放出去,不到宵禁时分,进出驿馆的人流没有停止的迹象。

    作为最顶尖的两家氏族的领头郎君,众人在见到真人前,自然会对王谢二人做各种猜想,然而无论大家怎么猜测,两人依旧超出了众人的预期。

    没有一丝一毫氏族应有的奢华,就连最代表门脸的宴客厅,都维持着驿馆原有的样子,根本没做别的布置。

    有些嘴酸的人,刚一见到此情此景,还忍不住嘲讽一句,“什么王谢之流,也不过如此,看来南方氏族是真的没落了!”

    然而往往是话音刚落,他们就被整房整院的书卷惊得说不出了话。

    王五郎此时便会清风拂面般随意道:“氏族传承,非金玉良田,而是先贤之言。以书传家,方为正道。我同谢九同是青州五学馆的弟子,这些也是照着学馆经年的藏书原样誊抄下来的。我二人出行前,仙姬特意嘱咐我们将这些带来,送于各家郎君。”

    到访的郎君们乍闻此言,有欣喜万分的,自然也有怒不可遏的。觉得王谢二人这是以此嘲讽北方氏族没有学识。

    前朝南迁时,带走了大量珍贵的典籍和教书先生,这使得当时留在北方的很多小氏族都面临无书可教的地步。所以北方氏族在学识一事上一直有些自卑。

    然而等这些人真的读了两人带来的书,便再说不出什么“故作清高”、“假仁假义”这样的词了。

    因为两人带来的书籍中,有不少都是传家之作。也就是曾经只有宗主和宗子才有权阅览的书。

    这种书往往都是被供奉在各家的宗庙里,外人是碰都碰不到的。而王谢二人却毫不犹豫地拱手相赠,甚至还将自己从书中所学所悟也倾囊相授。

    平日里在王五郎身边显得有些沉默寡言的谢惠连,一旦谈论起书来便滔滔不绝,且他为人十分谦和有礼,对任何人的提疑都坦诚答之。

    即便有时被问住了,也并不刻意掩饰,直言自己不知,甚至对问住自己的人更为尊敬。

    他这种态度,突然便让众人明白了他被选做宗子的原因。有此等学识和胸襟的人,日后要成为宗主,看来谢家后势可期。

    北方氏族最终拜倒在书山的石榴裙下,对王谢二人那是赞不绝口。就连魏皇拓跋焘都特意询问起此事。崔浩借此时机,将自己的儿子崔十一推到了魏皇面前。

    此后连着几日,崔十一都被拓跋焘叫去答话,后来还被封了个执笔主事的小官。虽不起眼,却常在拓跋焘面前行走,也算是近臣了。崔十一因此记下了王谢二人的情。

    待到中秋宴请时,崔十一极尽地主之谊,不但将自己相熟的几家好友引荐给二人,更是借着拜会之由,带着二人去见了同到崔家赴宴的朝中官员。

    人就是这样,若无接触,总会带着防备,特别他们二人还是他国的使节。可王谢二人得此机会,能在被魏皇召见前,同官员们聊上几句,攀上些交情,就好说话儿了。让二人对面见魏皇又有了一分底气。

    当然,若是檀邀雨的消息能早点到,他们两个会更有底气……

    两人本就是最近京城的焦点,席间话题又多次被引到他们身上,两人皆是对答如流,才华毕露,引得旁席的女郎们屡屡投来异样的目光。

    崔十一就坐在两人身侧,小声不解道:“我虽知你二人学识长进了许多,可怎么性子也变了?在驿馆时明明还是谦谦君子,今日却如此招蜂引蝶?”

    王五郎似乎一直等着崔十一的这句话,闻言便凑头过去,小声道:“你家中可有适龄的meimei,咱们结个亲如何?”

    第六百八十六章 、被拐卖者的拐卖

    崔十一差点没因王五郎这句“结亲”给噎到。

    倒不是他觉得王五郎哪里不好,而是南北断绝来往日久,即便以前有氏族联姻的习俗,此时怕也做不得数了。

    可仔细想想,这似乎并没有什么坏处。崔十一这段时间在拓跋焘身边的时日不少,他很清楚陛下虽表面不屑于召见王谢二人,可实际上对两人的各种举动都十分关注。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陛下有心拉拢南方氏族,为日后一统打下基础。

    如此算来,若是崔家能与王家联姻,不但陛下不会反对,反而会暗中促成此事。

    崔十一自然不知道王五郎已经半个身子都踏出王氏族谱了,他以为王五郎能主动提起此事,必然也是受了家里的指示的。

    王五郎不是王家的宗子,听说如今又一直随五学馆的师父在外游历,无官无职,所以他娶谁,南宋朝廷怕是也不会过问。

    这对崔家来说,是难得的好机会。

    王五郎见崔十一在惊讶之后便陷入沉思,遂没再多说一句话。他相信以崔十一的脑子,不至于想不明白这其中的利害。

    多说多错,自己既然已经主动提起,后面就要被动一些,免得崔家觉得上赶子的不是好买卖。

    果然崔十一见王五郎说完那一句后就不再多言,便猜测王五郎这求亲并不是出自本心。听说南方水土养人,南方的女郎们皮肤都白皙如璧,细若凝脂,再看看自家meimei……

    崔十一尴尬地咳了一声,对王五郎道:“此事非我一人能做主,待我同父亲商议之后,再来答复王兄。”

    王五郎似是浑不在意道:“这是自然。”答话时眼睛都没离开过前面的歌舞。

    崔十一见他这样,以为是自己方才突然沉默失礼于人,让王五郎误会了什么,忙又画蛇添足地追问道:“不知王兄喜欢什么样儿的女郎?”

    王五郎拼命忍着,才没让自己得意地嘴角上扬,他按着心中的雀跃答道:“人说娶妻娶贤,可你家女郎哪儿有不贤的?只要爱慕小生多过旁人就好。”

    崔十一没想到王五郎会给出这样的回答,不是样貌,也不是年龄,更不是身段,而是要爱慕他……

    爱慕?这种东西,在氏族间的联姻中是很少见的。能相敬如宾已是难得。崔十一此时竟有些神往,觉得王五郎果然是同以前不一样了。难不成真是在五学馆脱胎换骨了?

    “诶,我问你,你们的那个五学馆,究竟是什么样的?传闻可是神乎其神,我前年便有所谓耳闻了。”

    王五郎此时才扭过身,认真看向崔十一问道:“崔兄有心向学?”心里想的却是,上钩了,上钩了!崔家也要被骗上贼船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