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在年代文中暴富在线阅读 - 在年代文中暴富 第86节

在年代文中暴富 第86节

    顾向前带着苏叶来到刘清和教授的办公室。刘清和是一位年约四十的女士,看起来很是和蔼。

    此时办公室里还有另一个女生,梳着双马尾,踩着洁白的球鞋,明眸皓齿,双目清透。刘清和正在高兴地和她谈话。

    从办公室走出来的几个学生憧憬地感叹:“赵灵不愧是我们这一届的学生代表,听说她的理科考了满分。另一个满分叫什么来着?苏苏什么?”

    “人家叫苏叶。赵灵同学很有目标、很有理想,听说她还计划出国留学。相比之下苏叶就很不争气了,连报道都没来。”

    顾向前和苏叶两个人听到了这句话,没忍住相顾一笑。

    顾向前压低声音对媳妇说:“确实有点不太争气。我来给你办休学的时候被你们老师教育了很久。”

    苏叶双手举起,作投降状,“对不起对不起,委屈顾向前领导了。领导教育得没错。我一定好好改正、日后争取更大的进步!”

    我苏老师脾气也太好了吧

    杂交水稻弄出来,吓死他们!

    闷声吃香喷喷的粮食不够香吗,重新回炉再造一遍是我也没有兴趣

    刘清和同学生赵灵谈话的时间着实过长,顾向前只好敲了敲门,提醒了一下她。刘清和这才想起来早上约了顾向前和苏叶。

    她连忙热情地起身,“是苏叶吗,你们周老师给我写了好多信提到你呢!”

    刘清和看到苏叶的时候,眼前一亮。

    这是一个长得俊俏又有灵气的姑娘,面容看着十分讨喜,难怪周泓涵会那么喜欢。不过刘清和对苏叶的初印象没有周泓涵那么好。

    计算机是一个新兴的产物,国内没有一点可以借鉴的路子,每个人都是争分夺秒地学习。苏叶给她一种恃才放旷的感觉,聪明的学生总是会有这种毛病。

    刘清和和颜悦色地询问了苏叶一些生活方面的事,顺便问:“明年秋天可以来学校吗?”

    “计算机是今年新开设的学科,很多学生表示学得都挺吃力的,你要是不赶紧来学校恐怕学业上就落后很多了。”

    苏叶想:这个年代的计算机都是超级大型的计算机,速度慢体积大,能不吃力吗?用它不仅是脑力活还是体力活。她要适应这种超大型的机器,估计够呛。

    第95章

    从学校出来后, 顾向前带苏叶下馆子吃了顿饭。这家国营饭店挨着居委会,领了证的新夫妻通常会来这家店吃顿饭,它既有贵的大菜、也有便宜的好菜, 丰俭由人。

    顾向前告诉苏叶,“当年我父亲和母亲结婚后, 曾经来这家馆子吃过饭。母亲生前曾经嘱托过我,让我带你来尝尝。”

    这家国营饭店的师傅手艺很好,囊中羞涩的人家点碗素面,手头宽裕的人家点个荤菜。当然现在荤菜是没有了, 素菜做得也不错, 只不过现在的价格昂贵得令人却步。

    顾向前点了荠菜豆腐汤、素狮子头、香菇包菜素rou饼, 桂圆大枣红豆, 三菜一道甜汤, 花了三斤粮票和十块钱, 一顿饭吃掉了普通工人半个月的工资,平时顾向前很节省, 只有和苏叶出来吃饭才会这样大方。

    点完菜后,他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东西, 取出洗印好的相片递给苏叶。这是一张大的、两张小的照片。

    这是他们的结婚照, 虽然只有黑白色但照得十分好看。顾向前穿着一身松枝绿,笔挺英俊。他站在苏叶的身后,浓墨似的眉眼精神利落,唇抿成一线轻轻上扬,

    而里面的女生唇角扬起露出洁白的牙齿, 眼里隐约闪烁着笑意, 相片洋溢着一股nongnong的幸福。

    苏叶从来不知道自己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是这幅模样,轻易可见地欢欣和愉悦。

    她取出钱包, 把小的结婚照夹在里面。

    “快趁热吃,味道还不错,等你回乡下了肯定会怀念它的。”顾向前夹了块素狮子头到苏叶碗里。

    苏叶即使吃过很多好吃的,也仍旧会感到惊艳,她应该把刘刚带到京城,让他尝尝这些素菜,回乡下也弄这样的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苦啥都不能苦了自己!

    苏叶在京城呆了一星期后,顾向前正式调任。她从乡下带来的十几只家禽因为带不走,全吃光了。整整吃了一星期,顾向前所在的连队跟着他沾了光,尝到了香喷喷的rou味。

    他离开的时候大伙眼泪在眶里打转,舍不得他走。

    所有人都以为他要驻扎藏区,将来肯定是要评优提干的,纷纷恭喜他。但苏叶猜他此行可能是要去执行保密任务。这个时间点比较敏感,因为这几年是核武器研发的关键时期。苏叶对顾向前说,“记得写信给我。”

    “等我忙完了乡下的事情,有机会说不定会和你汇合。”她冲他眨了眨眼,卖了个关子。

    苏叶当时填报计算机专业不是没有原因的,国内的计算机技术极其落后,正处于蒙昧混沌的阶段。国产的计算机现阶段还是用于军用,体积庞大、无论是cao作、还是运算都极其困难,最高的运算速度每秒仅有500次,而苏叶时代的国产计算机,最高速度已经能达到每秒5.49亿亿次,是世界最快的计算机。

    六零年先辈们研究核武器的时候,这个体型庞大的家伙甚至坏了,他们需要一笔一笔动手计算复杂的公式。

    ……

    次日,苏叶回到了上沟村。

    下了两场雨,天气越来越凉。可是山沟村二队知青宿舍却一团火热,他们养的兔子炸窝了。宿舍里负责养兔子的林媛,她用苏叶教的法子用水培牧草,每天割麦苗喂兔子。

    兔子繁殖能力惊人,好吃好喝地供养了几个月,每隔两个月会下一窝崽。他们特意腾出一间房间养兔子都不够地方,冬天之前几乎人手一张兔皮草皮,用来防寒特别温暖。一整个秋天,他们打了好几次兔子边炉,吃得非常滋润。

    很多学生已经入乡随俗、渐渐习惯了乡下的日子。毕竟跟着苏老师还真没过过苦日子,饭管够还有rou吃,她没有亏待过他们,他们庆幸毕业的时候跟她来了乡下。

    李明以前偶尔会嫌弃山沟村的落后、贫穷,只等着父母给他在城里的工厂介绍一份工作,现在就是长友粮油厂要招工他,他都不去了!现在城里的情况不容乐观,九月份从家里寄来的信让李明倍感日子艰难。

    他的父母在信中写道:“市里又有一批工厂停工了,不知道长友能撑到几时。领导说长友省里的示范性油厂,油料供给都优先它。我们倒不必很着急,但是你叔叔、舅舅他们就职的纺织厂、制糖厂已经倒闭了,厂长给员工发了一笔遣散费,发了点花生大豆红薯,聊胜于无……你好好呆在乡下,不必再想回市里做工的事,时下光景艰难,全国上下都是一样,你在乡下起码还能吃饱饭。”

    原来城里的日子也过得很艰辛,一盆冷水浇下来彻底扑灭了李明回城里当工人的念头,他看向伙伴的眼神更火热,无论学习还是劳动都更卖劲,恨不得让老师看到他的一颗真心。

    阮儒良觉得李明这个学生挺奇怪的,经常围着他转来转去,他实在受不了李明谄媚的模样,招呼他去地里测土壤。

    苏叶进到阮儒良的“办公室”,给他倒了杯茶。他的办公室里有显微镜、实验仪器,培养箱、放大镜、电子秤……很多都是坏了被学校淘汰下来,被阮儒良去拣回去修好再次利用。他这些年东拼西凑,竟然凑出了一个像模像样可以工作的地方。

    阮儒良很喜欢喝上沟村的茶叶,每天饭后都要泡上一壶。

    她已经没办法直视阮儒良宛如脱缰的骏马,朝着“万斤番薯”的路子越走越深。阮儒良在红薯、大豆、蔬菜方向深耕,对小麦的兴趣更浓厚。她确信他不是那位大佬。

    苏叶把自己这些天默写下来的资料交给了他。

    去京城的这些天,她除了与顾向前在一起外,空闲的时间便用来默写孟德尔遗传学。阮儒良翻开薄薄的笔记本,越看脸上的神情越是严肃,如饥似渴地反复阅读几遍。现在国际上并不认可孟德尔遗传学,国内针对它的译本也非常少,只有报刊上少得可怜得像豆腐块的文章谈及它。

    这个手抄的译本显然更详细、深刻,阮儒良忽然站起来绕着屋子走来走去、自言自语,提起笔草草地写了一页子的字。

    他激动地说,“苏老师,你不知道你的资料对我来说有多重要!”

    简直是瞌睡递上枕头了,这个孟德尔遗传学补充的手抄本,让阮儒良发现了新思路。他废寝忘食地连夜查阅资料、做实验,可以说除了吃喝拉撒,其余时间都泡在办公室里。

    一个月后,李明看见了阮儒良疯了一样地笑着,举着双手到地里跑了几圈。他的嘴角忍不住抽了抽。他单知道人吃不饱饭会发疯,但却不知道原来有的人好吃好喝还是一样会疯。

    李明问苏叶,“阮老师发生了什么事?”

    刘刚乐呵呵地猜测道:“阮老师可能是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同志们咱们明年不愁没有主食吃了!”

    他们现在吃的主食大部分是从黑市一点点兑换出来的,生产队一个月给他们发五斤粗粮,刚刚好够让人填饱肚子没,但是半大的小子吃穷娘,刘刚他们只好到县里、城里的黑市用rou兑换主食。

    刚开始下乡的两个月还好,越到后面越难换到大米。以往刘刚能用一斤rou换到三斤大米,现在一斤rou只能换一斤米,他们舍不得糟蹋rou,只能换最便宜的高粱面。不过即便如此,他们的条件仍旧是很优越的,毕竟能吃饱饭、还能吃到rou。隔壁的知青点甚至已经有人开始吃观音土了。

    刘刚看不过眼,偶尔送了几把红薯叶给他们熬汤喝。上沟村的社员靠卖茶叶已经储备好一整年的粮食,秋收的收获虽然少但年底不至于闹饥荒,可是这群老知青就惨了,平时没有好好跟村里人打好交道,村里按人头分粮食的时候没算上他们,今年他们的日子过得很艰难。

    即便日子过得再艰难,大家的嘴缝得严严实实的,谨慎地保存着自己的秘密。

    秋天过去,漫长的冬天即将来临。

    大家都在努力储备过冬的粮食。刘媛养的兔子已经繁殖到第四代,李明每天能捡八只鸡蛋,一只留给阮老师、另一只留给苏老师,剩下的六只鸡蛋大家轮流吃。他们踩到一连串的狗屎运后,又在山上碰到了小乳猪。

    李明不怕死地抱着小乳猪就跑,刘刚惊讶的发现原来他们撞见了一窝小猪,李明只抱了一只,剩下两只被他忽略了,刘刚满嘴流哈喇子地把一窝小猪全端了,左手提一只、右手提一只疯狂地撒丫子往山下跑。

    知青宿舍从此有了三头小猪,这意味着明年会有猪rou吃了。他们每天勤快地拿红薯叶来喂猪,打猪草,阮儒良会用家禽、家畜的粪便制成机肥料。

    日子如流水,每天劳动的时光总是很短暂。

    新知青们种了半年的红薯终于可以收获,农民会趁霜降之前收获红薯,霜降之后的红薯会冻死,块茎的甜份也会大打折扣。

    阮儒良告诉苏叶,“我正在研究比‘红星一号’更高产的红薯,等着验收这一批‘红星一号’的成果,我要在它们的基础上研究‘红星二号’。这一季的产量我估计不会太差,至少有六千斤。”

    目前的红薯最高产的可以达到3000斤,如果能达到六千斤足足比原来翻了两番。用一样的地、施差不多的肥,却能多养活一半的人口。

    苏叶听了浑身一振奋,精神得天天去红薯地巡视。饥荒年每亩地粮食产量骤减,能上交2000斤红薯已经算是完成任务。他们种了两亩地,交完国家粮还能剩下八千斤红薯。

    这些粮食足够他们吃一整年,这只是两亩,如果开春时全村都种上红薯,夏天能收获多少粮食?苏叶快速地计算了一边,每人每天按三斤红薯的食量算,假如种100亩红薯,整个上沟村能吃上十年还绰绰有余!

    阮儒良乐呵呵地说,“理论上是这样没错,不过红薯吃多了烧心。如果麦子产量有这么高,我做梦都能笑醒。面食能增强国人体质,用途更广,可以做馒头包子、面条、饺子馄饨……只可惜我能力有限,实在高不来那么复杂的东西。”

    “希望刘刚这群孩子能争气点,明年考上大学,争取在未来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

    苏叶极想劝阮儒良看看水稻!

    不过话刚到嘴边苏叶就打住了,还是不要打搅他了。万一,他一不小心实现了麦子亩产万斤的梦想呢?

    第96章

    就在阮儒良闷头刻苦勇攀科学的高峰的时候, 苏叶打开仓库发现又多了一万斤粮食。

    苏叶联系郭爱国、方女士,让他们介绍一批县城的客户。粮食增长的速度已经超过郭爱国夫妻能承受得范围,她需要发展一批稳定的客户。

    二来, 方便刘刚去县城里换回大米。这段时间苏叶连续吃了两个月的玉米、高粱面,看见玉米高粱就生理性厌恶, 她十分想念大米的滋味。

    郭爱国和方女士夫妻俩接到苏叶的来信时,四目瞪得奇大。他们显然没想到这个小小的“泥材村”志向竟如此远大,不仅发展了他这一处的客户,甚至还想走出c市“做大”、“做强”。

    郭爱国看完纸条震惊得半天没有说话, 他心情复杂地思考着该如何回复这个生产队。自己的亲戚倒是好约束, 大家都知根知底的也不会卖了他们, 换成别人就没有那么可靠了。

    方女士跟爱人的想法相反, “只要他们还继续卖给咱们粮食, 啥都好说。他们帮了我们这么多, 提点要求也没啥。啥要求都没有,我反倒会担心。”

    在饥荒年代, 粮食对于人来说就像命一样地珍贵。周围人饿得勒紧裤腰带,他们有大米、面粉、猪rou吃, 这不是万里挑一的狗屎运是什么?

    他们不仅有得吃, 价格也不贵。物价比黑市上的便宜,质量反倒还上一大截。五花rou肥润鲜美,雪花般的油板足足一寸厚。大米和面粉都是一级品,新鲜清香。“你想想,我们和这个村子打了大半年的交道, 你有见过他们一面吗?”

    郭爱国想:确实没有。这支生产队给人一种神秘感, 他怀疑自己就是彻夜不眠地守在那条巷子,都蹲不到人。

    方女士继续说, “这些天来咱们隔三差五地半夜起来拿粮食,你想,如果咱领导也和他们买粮食……”

    郭爱国电光火石间秒懂,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个人吃独食未免提心吊胆,只有把大家都拖下水才更安全。最近领导已经在频频暗示他上哪的黑市买的猪rou,郭爱国已经在考虑要不要把他介绍给泥材村了。

    郭爱国在拟回复“泥材村”的信件时,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太正直顽固的朋友,他肯定不给介绍,万一想不开去举报了大伙的饭碗都完蛋了。心眼太多的也不给介绍,这种人花花肠子太多靠不住。只有脑子灵活、诚实聪明又有责任心的人,郭爱国才把名字添上。

    苏叶收到郭爱国的来信之后,新认识了几个不错的大客户。约定好买卖规则后,她给新认识的客户们投放了两百斤粮食,接着又在清溪县放了两百斤。刘刚很快收到风声跑去县里,扛了一袋大米回宿舍。

    大伙拿火热的目光紧紧盯着刘刚解开粮食,看着饱满晶莹的大米从粗糙的袋子里倾泻出来,看着刘刚粗糙黝黑的手掌心托着一捧雪白的大米,这一刻他们的口水不争气地也跟着涌了出来。

    大米还没煮就已经那么香了!

    那一道道灼.热的目光跟钉在大米上似的,拔都拔不出来。现在就算眼前有美女路过,他们都没办法把目光从大米上挪开。

    李明咽下口腔里泛滥的口水,“我建议,这袋粮食咱们要省着吃!”

    其他人非常赞同,刘媛说:“李明说得没错,不能像以前那样胡吃海喝了,这一次我们买到大米是撞上了好运,下次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可能明年丰收前他们都没有机会买到大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