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六零河山沟一家人在线阅读 - 六零河山沟一家人 第8节

六零河山沟一家人 第8节

    包子里放了上次用的猪油渣,还有新换来的细粉。

    周温自己躺在小车里闻着香味,瞪着两只圆溜溜的眼睛,她这一个月的时间已经慢慢习惯这种状态,只是她娘的眉头皱的越来越深,总因为她不哭,以为她是个傻子。

    周喜一进家门,看到厨房冒着烟就跑了进来。

    “娘,我饿了。”

    田耽抬头看她一眼,“先洗手,包子都在筐里呢。”

    周喜哦了一声,转身就趴过去看到小推车上的人。

    “我小侄女长的真好看,还真的像娘,我还以为爹骗我呢。”

    田耽看她除了长的像个女孩,哪都不像,也不知道像谁?“你能不能稳重一点,咋咋乎乎的。

    周洪山刚刚把她的东西都放到堂屋里,进来就听到这话,“快去洗手。”

    周温知道这个就是周喜,小姑,这几天被骂了很多次,

    田耽把红薯茶都盛出来,余秀敏伸手端,又叫在东屋的周场跟周源吃饭。

    周场到厨房里才看到周喜,开口就是阴阳怪气的,“你回来家里可热闹了。”

    周喜懒得理他,自己拿了一个大包子,又拉过来一个板凳坐在小推车旁,“你以后的脾气可千万别像我娘,她很凶的。”

    田耽看她一眼,似笑非笑淡淡开口,“你有本事别吃我包的包子。”

    周喜又心虚的笑笑,该说不说,她娘的手艺真的很好吃,比她们学校食堂的厨子要好很多。

    “娘,我在开玩笑呢。”

    作者有话说:

    扁食等于饺子

    饺子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成为“角子”,元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子”。

    起源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rou、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三国时期,饺子已经成为一种食品,被称为“月牙馄饨”。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南北朝

    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

    唐代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如今的饺子几乎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个吃。又称“偃月形馄饨”。百饺园的229种水饺,分为十大系列,有素馅类、水产类、野菜类、保健类、海鲜类等。

    宋代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南宋时叫做“燥rou双下角子”。饺子在宋代的时候,传入蒙古。饺子传到了蒙古,也很快的收到了蒙古同胞奔放的性格的影响。饺子在蒙古语中读音类似于“匾食”。饺子的样式也由原来馅小皮薄变成了馅大皮厚。随着蒙古帝国的征伐,扁食也传到了世界各地。

    清朝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子时以前(现晚上23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随着商业化和人口流动,南方也正在学习北方的传统文化。在广东,一些如珠海、东莞和深圳的移民城市过年也渐渐有了吃饺子的习俗。另外福建、客家地区原本有吃饺子的习俗,但不是过年或过节必备品。

    正因为中国文化丰富多彩,才会形成各地过年过节习俗文化的多元化。

    第8章 笑掉俩门牙

    周场在旁边呲个大牙看热闹。

    周洪山伸出来脚踢他一下,“明个去县里一趟,你大哥估计弄了些东西,你去拿。”

    周场大牙还没收回来就被安排了活,“行,我去。”他最爱干活,说着拿过来俩包子,一大口下去,三分之一都没了。

    一家人围着灶台坐在厨房里一手拿着包子一手端着汤开始吃起来饭。

    周温上学的时候因为是个孤儿,是被学校跟同学照顾的对象,她很能理解大家的做法,但她觉得被人照顾真的麻烦,所以就一直不断的跳级,直至考到最好的大学,遇到最好的导师。

    这种家庭的氛围她其实不太习惯,但她觉得以后可以慢慢习惯。

    晚上吃过饭,周洪山又去了大队广播叫了两位过来。

    万嫂子还直夸刘洪山,不过也挺感慨的,“这下咱们乡亲们总算是能吃点带rou的了。”

    刘支书提一下自己的身上披着的军大衣,啄一口烟,“吴主任这次这么好说话,我总是觉得这事还不算完。”

    周洪山也知道,但左不过公社大队事情就那么几件,到时候吴主任拿这件事情来让他做事,不过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这件事情也算是定下来,周洪山还广播通知了一下。

    第二天村里就热闹起来,两头猪多少还是有些盼头的。

    周场一大早吃了饭就腿着出发,积雪太厚,到公社再坐到县里的大巴车,不过这种路过各个公社的大巴车不是很准时,有时候可能等一个小时都不来一趟。

    大巴车上人挤的都不用扶,车开动发出吭哧吭哧的声音,似乎像是匍匐前进。

    但这是进城最快的方式。

    周梅枝抱着自家的小孙子过来串门,这一个多月她都没咋出门,外面太冷。

    田耽在家里削红薯,准备晒红薯干吃,红薯干晒成yingying的片子,到时候跟水放在一起煮开,一人盛上一大碗,红薯干甘甜,还带着一丝丝的嚼劲。

    周梅枝一进屋就感受到一阵暖意,看着他们家堂屋里放着的煤炉子,满脸的羡慕,主要是煤炉子不难弄,这里面烧的煤不好找。

    “还是你家暖和。”

    周喜有眼色的给周梅枝递过去一个板凳,“大娘坐。”她今天上午刚刚复习过书。

    周梅枝才看到她,“你们学校放学了?啥时候回来的,周繁还没放假?”

    周喜手里嚼着刚刚切好的红薯片,“昨个,我姐还不知道,没信呢。”

    余秀梅抱着周温从东屋过来,“大娘来玩啊。”

    周梅枝其实没见过周温,这还是第一次,略微是有些吃惊的,怎么长的这么好看,这孩子好像就挑着家里的优点长的,白白嫩嫩的,眼睛像是单眼皮,但很大,这几个大队去找也找不到长的这么好看的,又低头瞅瞅自家的孩子,老话都说庄稼都是人家的好,孩子都是自家的好,但这么瞅着并不觉得自家的哪里好。

    周喜伸手就要抱她,“让小姑抱一下。”

    田耽抬头略皱着眉头,“你抱啥抱啊,她那么小能让你抱。”冒冒失失的,她还怕把孩子摔了呢。

    周喜哼了一声,不抱就不抱。

    周梅枝看到余秀敏想到个事情,“我还是听我儿媳妇说的,余亲家在草庙大队一直说秀梅不孝顺,还说你们家欺负人,改天来要说法。”

    余秀敏抱着周温坐在一旁的板凳上,其实有些内疚的,毕竟那是她爹娘。

    周喜伸手戳戳侄女的小脸蛋,语气再正常不过,“哼,他们哪是做爹娘啊,比周扒皮都狠,连地主都没他们能剥削。”

    周梅枝笑呵呵的,她就早就知道周喜这个小姑娘厉害,从小打架就没输过,嘴皮子更利落。

    “你看看你这张嘴,这是你嫂子家的事。”

    余秀敏只是抿抿嘴没说话,既然已经下定决心,她是不怕的,这样的娘家也不用要。

    “周喜说的有道理。”

    周喜之前一直觉得大嫂的性格太软,现在看起来改变不小。

    屋子里正说着话,外面就听到有动静。

    周喜站起来掀开门帘去大门口开门。

    “大姑,二姑。”

    周槐花跟周荷花,在周家排第五跟第六,小辈们喊人都是直接按照大姑跟二姑喊,周槐花结婚有三年了,周荷花去年夏天才结婚。

    “周喜放假了?我听说你大嫂生了,来看看。”

    周槐花兜着一个围巾,手上提着一个小竹篮,上面盖着一层布,说话吐出来的热气都变成了白雾。

    周喜接过来篮子,“大姑,这么冷的天,咋过来了?”另外一只手扶着周槐花,就往屋里走。

    周荷花跟在后面,本想开口说话但没想到被这个小丫头片子忽略过去,咬着牙往里面走。

    田耽掀开门帘看了一眼,“这么大的雪,你们咋过来了?快进来。”

    周槐花开口叫了二嫂,周荷花不情愿的也喊了一句。

    田耽都笑呵呵的接了进来。

    周梅枝看到她们来,也站起来迎亲戚。

    “老二都说不让告诉你们,你们咋还是知道了。”各家各户都过的不容易,到时候来看孩子也要拿东西,周洪山还特意交代不让说的。

    周槐花记得几个哥哥的好,特别是二哥,小时候几乎他都会拿自己的口粮出来让她多吃点。

    家里有喜事,好的拿不出来,一般的也是行的。

    “我二哥呢?”

    田耽把削的筐里的活都给收起来,“你哥他闲不住,出去溜达。”

    屋子里顿时都坐满了人。

    田耽又给倒上热茶。

    周槐花先问问余秀敏的情况,才伸手抱过来孩子,“这孩子真听话啊,谁抱着也不哭不闹的。”

    余秀敏听到这话心里就有些突突的。

    周喜忙凑上去接了一句,“那不是因为像我,我小时候就可乖 。”

    周槐花哈哈笑了起来,“这家里就属你最能折腾,你娘哪次不是在满院子里要揍你,每次都是我拦着。”

    周荷花坐在板凳上特意伸出来自己的脚,脸上带着笑意,“谁说不是呢。”

    周梅枝打眼看过去,“哎呦,荷花,你脚上的是皮鞋?不便宜吧。”

    一时间大家都看向她的鞋上。

    周荷花点点头,脸上的笑意都要溢满出来,“嗯,我也不知道多少钱,我男人买的,他说大冬天下雪穿这个不会湿脚。”

    田耽也只是低头抿嘴笑笑。

    周荷花生的漂亮,前年去国棉厂找周将有事,不知道怎么回来就说谈了一个对象,还是城里吃商品粮的。

    周洪山对两个meimei是很疼的,他小时候亲眼看着一个兄弟跟一个meimei饿死,当时就发誓以后一定得让她们吃饱,所以从知道这个事情,特意去查了人家家里,结果那个男人家里还有媳妇,回来周洪山就让周荷花跟人家分了,周荷花答应的好好的,本以为这件事情已经过去,谁知道没过几个月,周荷花说她要结婚,对象还是那男的,那男的已经离婚而且还要娶她。

    男的家里基本上都是吃商品粮的,家里条件这么好,怎么会想要娶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