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历史小说 - 靖安侯在线阅读 - 靖安侯 第788节

靖安侯 第788节

    吏部尚书低头,恭敬应下。

    之后,皇帝又跟这些个大陈一起,商量了很多关于北伐的细节。

    一直商量了一个多时辰,北伐明面上的问题,才说了七七八八,皇帝再一次从自己的位置上站了起来,他看向众人,开口道:“诸卿知道,沈毅在奏报里,与朕说什么吗?”

    “他说……”

    “最多五年,就可以打到黄河边上!”

    皇帝心潮澎湃,声音也大了起来。

    “替大陈,收复整个黄淮,几乎所有的中原大地!”

    六部九卿等十四个人,一齐跪在地上,叩首捧场。

    “洪德中兴!”

    “洪德中兴!”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小总督

    洪德中兴……

    皇帝陛下听着百官们呼喊这四个字之后,站在帝座旁边,一时间竟有些怔住了,久久没有动弹。

    他并不是一个喜欢听马屁的皇帝,最起码在当前这个年纪还不是,但是即便如此,这四个字还是让他感觉脊梁骨一麻,浑身上下都有些激动。

    他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缓了好一会才缓过来,让自己冷静下来。

    停顿了一会儿之后,皇帝才沉声道:“今日就议到这里,诸卿先各回衙门罢,回衙门之后,所有有关于北伐的事情,都要抓紧去办。”

    皇帝声音平静,但是不容置疑:“朕已经命令淮河水师北上三万人,率先组建东路军,朕的西路军,也要在一个月之内,抵达淮河以北,加入战场。”

    “再有……”

    皇帝看向吏部尚书,开口道:“关于沈毅的功劳,吏部议一议,报到朕这里来,与组建东路军的圣旨,一并送到徐州去给沈毅。”

    这时候,北伐已经成了大势,吏部尚书也只能躬身低头,应下了这件事。

    皇帝站了起来,眯着眼睛说道:“那今日议事就到这里,赵尚书稍稍留一留,其他人散了罢。”

    随着皇帝的一声令下,六部九卿陆续散去,只剩下赵昌平还在大殿里,站在皇帝面前。

    皇帝看着眼前这个朝廷十几年的大管家,笑着说道:“昌平公这些年不仅在朝劳苦功高,门下也出了许多英才,朕看沈七递上来的奏报里,多次提起张简与赵蓟州,他们都为淮安军做了不少事情。”

    赵尚书微微低头,神态恭谨:“陛下谬赞了,臣那门生是朝廷命官,为朝廷做点事情理所应当,至于犬子……”

    赵尚书顿了顿,开口道:“他从前在建康游手好闲,没有做过什么事情,这一次多半是沈侍郎照拂他……”

    皇帝摇头,笑着说道:“沈毅在信里说,如今徐州城的钱粮以及民生,都是昌平公家里这个二子在管着,井井有条,真不愧是户部尚书的儿子。”

    听到这句话,赵尚书也微微一愣,心里多少有些触动。

    不过他很快回过神来,开口道:“陛下留臣下来,是不是要问粮草供应的事情,先前臣按照陛下的吩咐,已经在淮安囤积了不少粮食,前线的军粮,直接从淮安供应即可。”

    皇帝摇头:“钱粮的事情,昌平公自然不用朕cao心,朕想说的是甘泉书院的事情。”

    他默写下巴,开口道:“甘泉书院这些年,的确为朝廷培育了不少人才,朕十分高兴,没有记错的话,甘泉书院的山长,是沈毅兄弟的老师罢?”

    赵昌平低头道:“是,甘泉书院的山长陆治中,是臣当年在书院的同窗,也是臣的至交好友,其人也是两榜进士出身,学识渊博,为人敦厚,常怀忧国忧民之心。”

    “他不仅仅是沈子恒兄弟的老师,也是沈子恒的岳父。”

    皇帝点了点头,开口笑道:“未知这位陆先生,有没有再入朝为官的念头?”

    赵尚书一愣,随即摇头道:“臣……不知。”

    皇帝开口道:“那就请托昌平公替朕,给陆先生写一封信,告诉他,如果他愿意再一次仕官,便立刻可以到建康来,任国子祭酒。”

    大陈的国子祭酒,是从四品的官职,虽然品级不算特别高,但是地位不低,算得上是个清贵官职。

    赵尚书恭敬低头。

    “老臣……遵命。”

    皇帝陛下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开口道:“甘泉书院这几年,着实出彩,要是陆先生不愿意出仕,朕也不勉强他,可以让他到建康来,在建康也办一座书院。”

    “到时候……”

    皇帝笑着说道:“朕的皇子们,未尝就不能入甘泉书院读书。”

    赵昌平再一次低头。

    “臣回去之后,立刻给陆贤弟写信……”

    ……

    因为皇帝的意志所在,朝廷的办事效率变得出奇的高,两天之后,朝廷给沈毅的圣旨便已经走完了流程,皇帝派了内侍省的太监孙谨,亲自去徐州宣旨。

    因为现在,徐州一带的主动,还是沈毅在掌握,因此从建康到徐州的路,基本上已经被打通,不存在什么危险了。

    孙太监在一群内卫的陪同保护下,一路也是骑马赶往徐州,在三天之后的上午,赶到了徐州城。

    到了徐州城之后,孙太监才知道沈毅并不在城里,而是在城东的淮安军大营里,坐镇指挥作战。

    孙太监没有办法,只能离开了徐州城,带着圣旨到了军中。

    孙太监到了徐州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沈毅的耳朵里,沈老爷也不敢怠慢,再加上现在刚好战事不激烈,他就带着苏定等人一起,到大营门口迎接孙太监。

    远远看到一身紫衣的孙太监走过来,沈老爷上前,对这个旧相识躬身行礼:“见过天使。”

    孙太监慌忙侧过身子,摆手道:“沈侍郎万万不可如此,可折奴婢的寿数。”

    沈老爷直起腰,笑着说道:“孙公公是朝廷的钦使,沈某拜一拜是理所应当的。”

    孙谨摇头道:“沈侍郎现在,功勋卓著,莫说是奴婢这个残缺之人,就是中书宰相,也未必当得起你一拜。”

    沈毅哑然失笑:“孙公公莫要胡说,哪一个中书宰相,当不得我拜?”

    孙太监被一路迎进了帅帐里,并没有急着宣旨,而是开口问道:“沈侍郎,陛下让奴婢问一问,现在徐州战况如何?”

    沈老爷立刻严肃了起来,开口道:“回陛下的话,徐州附近的齐军,现在基本上都在避战,其中,宿迁的两万齐军,已经被我大军围住,吃掉他们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我淮安军东路军,正在与北齐征南军主力对峙,防止他们去救援宿迁,这六七天时间里,已经交兵数次。”

    沈毅顿了顿之后,补充道:“双方在城外野战,各有伤亡,总体来说,还是淮安军稍稍吃亏一些。”

    “不过,东边海州城下,还有两万禁军,北齐征南军也不敢妄动,总算是拖住了齐军主力,再有最多十天的时间……”

    “宿迁的围歼战结束,徐州附近的局势就大定了。”

    “到时候,朝廷的官员便可以进驻徐州了。”

    听到这番话之后,孙谨默默记了下来,然后他缓缓站了起来,从一旁小太监手里捧着的木盒子里,取出两份圣旨。

    “兵部侍郎沈毅,接旨。”

    沈毅起身,带着苏定等东路军将官,跪迎圣旨。

    孙太监也没有废话,咳嗽了一声之后,开始宣读第一道圣旨。

    “制曰。”

    “胡贼窃鼎,祸乱炎夏。”

    “神器失落,甲子有余……”

    一段漫长的骈文之后,孙谨才终于念到了正文:“今朕奉天命,决意北伐,以昭天意,以慰祖宗。”

    “命兵部侍郎沈毅,领北伐东路军,北上破贼。”

    念到这里,第一封圣旨就念完了。

    孙谨把这道圣旨,递到了沈毅手里之后,又取出第二道圣旨,清了清嗓子之后,念道。

    “兵部侍郎沈毅,为国复土,功劳莫大,甚慰朕心。”

    “着即赐封江都伯。”

    “仍领兵部侍郎……”

    说到这里,孙谨也忍不住抬头,看了看跪在自己面前的沈毅,停顿了一下之后,才继续念道。

    “兼御史台右副都御史。”

    “总管北伐东路军诸军事。”

    念到这里,这道圣旨,才算终于念完。

    孙谨弯着腰,把这道圣旨递到沈毅手里,由衷赞叹:“恭喜伯爷了。”

    “大陈南渡以后,伯爷还是朝廷里,第一个可以传袭的世伯。”

    “陛下已经派人到江都去,为伯爷营造江都伯府了。”

    沈老爷手捧两道圣旨,还没有回过神来。

    让他吃惊的,并不是江都伯,也不是什么北伐军东路军主帅的位置。

    因为这些,本来就是他跟皇帝提前商量好的。

    真正让他吃惊的,是御史台右副都御史的职位。

    这个职位,分为左右,是御史台都御使的副手,在前朝被叫做御史中丞。

    外派巡抚,一般就是挂这个职位,寓意是代御史台监察地方。

    因此,一省的巡抚,往往被人尊称为中丞。

    事实上,巡抚并不是职位,而是职责,这个右副都御史才是职位。

    一般如果地方上有叛乱或者是需要剿匪,巡抚就挂兵部侍郎衔出京,如果地方上没有兵事,则挂右副都御史。

    沈毅已经挂了兵部侍郎……

    大陈历史上,几乎没有人同时挂这两个职位,挂这两个职位,也就是说,沈毅可以同时监管军政!

    这就不是巡抚了。

    而是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