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国医无双 第61节
倒是顾安这次出差,成为杏花胡同的重大新闻,被热烈讨论了好几天。 要是放以前,顾安去哪儿,跟谁一起,大家压根不好奇,不关心,可现在,那可是厂里的面包车接走的,顾大妈都说了,这是出公差! 出公差呀,一线工人哪有出公差的机会?柳技术员至今还没出过公差呢! 顾安这小子,是真要往领导干部的路子上培养了,这可真是让有儿子的邻居们羡慕红了眼睛,有闺女的则是悔青了肠子,直夸清老爷子慧眼识珠,人给老闺女挑的,真就是最好的。 反观清慧慧,大家摇头。现在谁不知道她跟柳志强处对象啊,偏偏柳家还要欲盖弥彰,不承认也不否认,以为还想骑驴找马,其实败的是他们家的口碑。 这没对比就没伤害,工人是光荣,可哪有干部吃香?大家心思各异,但对顾大妈的态度却是一致的——尊重,羡慕。 加上顾大妈挺长一段时间不去捕蛇了,大家也没那么怕她了,一来二去,顾大妈居然成了杏花胡同人缘最好的老太太。 清音知道后,只是笑。这是老太太该得的,原书中这个时候,她已经因为捕蛇截肢了,还在坚持去保护小清音,给小清音送吃送喝。 不过,顾安不在家,也不影响她们娘俩吃香喝辣。进了秋天后,她们又去过独山村几次,摘回来的野板栗和山核桃都有十几斤了。 “今天咱们就吃板栗红烧rou。”刚剥出来的板栗是金黄色的,失水后稍微干皱在一起,这样生吃都很甜。 清音一面吃生的,一面指挥顾mama把五花rou切成拇指大的小块,准备好配料,她到时候直接上手炒就行。 别说,这几个月的锻炼,顾mama做菜手艺依然一般,但切菜技术大有长进,只要清音说想吃啥,她就知道怎么切,提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吃过中饭,趁着天气好,俩人又把铺盖抱到院里晒晒太阳,不然晚上盖着都是凉的。 “安子一走,这天气可越来越冷了,也不知道他啥时候才能回来。”顾大妈一边拍被子,一边叨叨,“你说这人吧,在你跟前的时候,你嫌烦,不在吧,又怪想的。” 清音深以为然,这才几天,她都有点想念顾安了。他在,这家里好像也没什么特殊的,但他不在,就少了一个说话的人,连小白都没以前活泼了。 “不过啊,我还是希望他多在外头待几天,在领导跟前好好表现,咱也不图当官,只要他知道上进就好。” “哟,顾大妈,过来晒被子呐?”后院的小张哥从前头过来,主动咧着嘴打招呼。 搬过来一段时间后,大家都挺喜欢他的,因为他总是笑眯眯的,看见大爷大妈们干活都会搭把手,有时候看见清音一个人吊水,也会顺手帮一把,平时开车出远门啥的,有胆子大的还会请他帮忙带点外头的山货回来。 因为他经常走南闯北,天南海北的东西都能碰上,现在城里缺的什么鸡蛋腊rou熏鱼之类的,他多少能搞到点,而乡下人紧缺的烟酒糖茶,他在城里生活也有点门路。 刘大以前也搞这些,但他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只去鬼市交易,也从不给大院邻居寻方便,有他这个“反面例子”在,小张哥在大院的人缘非常好,就连顾大妈都喜欢他。 “哎呀小张出车回来啦,顺利吧?” “顺,接下来能休息两天。” “这敢情好,我就羡慕你这样会开车有技术的。”顾大妈聊了两句,忽然好奇道,“你媳妇儿啥时候过来?” 小张红着脸,“快了。” 他跟对象结婚好几年了,一直都是两地分居状态,现在的问题在于他不可能调离钢厂,而老爹身体不好,媳妇儿又必须留在老家照顾,这不一耽搁就是好几年,年前终于说动老头子,同意秋收后带着孩子媳妇儿来这边生活,到时候他就是孩子老婆热炕头的人咯。 结婚这么多年一直只有个闺女,他倒不是一定要生儿子,而是心疼媳妇。 他母亲早逝,由父亲一人带大,父亲脾气古怪,一般人都相处不来,媳妇儿在老家也不知道受了多少委屈,要是能随迁过来,哪怕媳妇啥也不干,他也能看着点,少受老头子的气。 顾大妈笑着打趣两句,小张哥几乎是落荒而逃。 “这小伙子人不错。” 清音不解,她对小张哥的印象一般般,热心倒是真热心,可吊水这点小事她一只手都能完成啊,除此之外也没别的接触,“您怎么知道?” “我的眼睛还没看错谁。” 好吧,清音好笑,正打算拿本书来树荫下看,秦嫂子急慌慌跑来,“小清走,带你去个地方!” “哪儿?” “小河边。” 清音不解,看向顾mama,就见顾mama脸上也迸发一种罕见的亢奋,压着嗓子问:“今儿开了?” “开啦开啦,我也是刚才娘家嫂子来说的,赶紧的,咱们跑快些还能遇到好东西。”清嫂子穿了一件巨大的旧军大衣,手腕上还挎着一个巨大的竹篮,这哪是去逛街,就是去进货呗。 “音音别愣着,赶紧走,换件有口袋的衣服,篮子我来挎。” 虽然她们是压着嗓子说的,但大院就这么大,其他人听见也纷纷效仿,尤其柳老太,一张苦瓜脸都笑成了窝瓜,她最贪心,直接拎两个竹篮,出门直奔北城片区。 清音也没骑车,就跟在大家身后,没一会儿终于搞明白为啥大家这么兴奋了。原来是书城市的老规矩,每逢初一都会赶庙会,但自从风波开始后就被取消了,但老百姓的生活需求是压不住的,这两年陆续在以前赶庙会的地方形成一种能在白天开的黑市。 一开始管得不严的时候,是每逢初一都有,后来严起来之后,停了好几个月,据说今天小河边这次就是在停了八个月之后的首次开张。 清音以前看年代文一直听“鬼市”,以为黑市都是晚上开的,哪里知道现在的书城市居然白天也能开。 不过,看大家伙的兴奋程度也知道,自己今天遇上纯属巧合,不能代表常态。 几人赶到小河边附近,已经有许多跟她们一样打扮的男女往里挤。清音一看这架势,连忙拉住顾mama和秦嫂子,提醒她们把身上值钱的东西藏好,小心点。 这年头,丢一分钱都是巨大损失。 等大家藏好随身带的钱和票,这才随着人流往里去。这个时候的黑市,衣食住行玩乐,那叫一个全面,一个眼花缭乱,清音的眼睛压根就不够用,而人们买东西也来不及砍价,因为你不买后面的人会买,但凡犹豫一秒这个东西就不是你的了。 清音紧紧搀着顾大妈,走过了卖馒头花卷的,卖衣服的,卖鞋子的,径直来到卖布料的地方,她指着一堆藏青色和蓝色的棉布,也不讲价,直接扯了五米。天冷了,正好给顾mama做身厚实点的衣服,她现在穿的旧棉衣还是七八年前的,里头的棉花都早黑了,保暖性能大大降低,“咱们找找看哪儿有棉花。” 顾大妈咋舌,“你买这么多干啥,买你一个人的就行,安子不用管他。” 人太多,跟打仗似的,清音也来不及说是给她做,直接拽着她就往下一个地方去。 而最最拥挤的,当属卖rou的无疑,无论是猪rou牛羊rou还是鸡鸭鱼,那都是水泄不通。好容易才开一次,清音只想买过冬的刚需品,也不让顾mama停留,径直往前走。 幸好,过了卖rou的地方,后面就松散不少,看去都是些卖手表、皮鞋和人造革产品的,价格偏贵,也不是刚需,清音也不感兴趣,继续往前走。 “小秦媳妇儿她们还在后头吧,要不等等她们?” “不用等,大家各走各的。”一等万一等出事怎么办,清音总觉得今天这个“自由市场”开得很不对劲,她觉得太过巧合了,都被取缔一年的集市忽然又开起来,她想到后世一个名词——钓鱼。 但愿是自己想多了吧,清音也不敢耽搁,迅速溜达一圈也没找着棉花,知道这个季节的棉花那是比油还珍贵的刚需,“算了,改天去门市部排队吧。” 她刚拉着顾大妈挤出头,从那边的一座小石桥上走过去,就见左边的小巷道里迅速冲出来一辆自行车,要不是清音动作快,直接就撞顾大妈身上了。 清音刚想发火,自行车上的人却认出她来:“清音,你们怎么在这里?” 原来,是裹着破旧军大衣,包着灰头巾,还蓬头垢面的苏小曼。 不过,双方都来不及寒暄,小巷道里就有一群人往这边跑,“是便衣,快上车!” 清音先跳上前面的大杠上横坐着,顾mama也跳上后座,车子顿时“嗖”一声冲出去,清音将刚买的布料藏到自己身上,塞出一个“大肚子”,顾大妈则将竹篮一把扔进小河里。 后面的人倒不是冲着她们来的,到了桥头把里头的人一堵,正门那边也传来哨声和人群sao动声,清音就知道,她们今天是跑对了。 路上遇见盘查的,清音就装怀孕,幸好这年代三个人骑一辆自行车也不算稀罕事,随便问两句就放她们过去了。 一直到离开北城区的范围,苏小曼才把车子停下,猛喘气。“幸好跑得快,打办和公安联合出动,我就说没这么好的事吧,今天全城的倒爷都要倒霉咯。” 顾大妈也是后怕不已,她老太太被抓没事儿,关键儿子儿媳都是有正式工作的,不能影响了他们呀! 清音也没想到,自己今天这运气,好容易休个周末,居然遇到这么惊险刺激的事。至于苏小曼,原书中她本来就是在做些小生意起家的,来黑市也正常。 “对了小曼,你今儿是来……” 苏小曼也不隐瞒,她相信顾大妈的人品,“我们厂里有些药材卖不出去,给咱们发福利,反正我家也没人吃,就寻思着来试试,可惜刚才为了自保,药材都丢了不少。” “都是些什么药材?” “还都挺贵的,石斛,川贝和人参。” 清音点点头,那确实不便宜,这些药材一般人家用不上,也用不起,要想卖出去很难。中药厂去年也是被人忽悠着收了一些上来,结果发现下游压根用不上多少,放着放着还生虫霉坏,可不就是亏本了吗? “小曼姐,这些名贵药材你们厂里还有多少?” “至少每样都百来斤吧。” 清音倒吸一口凉气,那可真不少! “实在是卖不出去,厂里还放话,谁要是能给这些名贵药材找到出路,就能升销售科副科长,那位置空了半年多,咱们科里摩拳擦掌的人多着呢。”包括她自己,今天也是来铤而走险的。 “副科长,小曼姐有意向吗?” “怎么可能没有,我家的情况你也知道,靠不上的。”母亲早逝,父亲续弦,有了继母和弟弟,她以后别说得到家庭助力,就是结婚的彩礼钱都要被迫补贴弟弟呢。 “那我试试吧。”清音淡淡地说。 苏小曼的眼睛眯了眯,但顾大妈在一边,她也不好细问,俩人交换了一个彼此才懂的眼神。 在这一刻,清音知道,她和苏小曼不仅成了朋友,还成了战略合作伙伴。 她们也没急着回去,苏小曼对这一带熟,听说她们要买棉花,想了想,“新棉花可能买不到,但旧棉衣里拆的,你们介意不?不介意的话,我知道有个地方可能会有。” 清音其实有点介意的,但顾大妈不介意啊,她已经知道是要给自己做棉衣了,自己一老婆子,新棉花旧棉花差别不大,以前塞稻草的都穿过,有棉花那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不介意,你快带我们去吧。” 苏小曼带她们来的,是城中区的一家信托商店。商店一楼是一个半人高的柜台,柜台后的货架上,摆着一些不值钱的古玩字画,清音随意扫了一眼也没往心里去。 一名穿着工作服的小伙子迎上来,“苏姐今天有空过来,要点啥?我帮你找。” “小刘哥今天上班呀,有棉衣不?不要太旧。” “有有有,在楼上,你们先上去坐会儿。” 清音带着放不开的顾大妈跟着苏小曼上楼,楼上的东西明显要更好一些,都是装在玻璃柜里,柜子上着锁。清音对这些东西也没研究,原主嫁妆里剩下的镯子和耳坠,她虽然不知道价值,但也不打算卖的,毕竟是刘汝敏留给她最后的念想了。 很快,小刘哥拖来一个大麻袋,“都在里头了,一块钱一件,你们随便挑。” 看他跟苏小曼的熟稔程度,应该没赚她们钱,收购的时候就这个价。只是这年头想到来买的人家也不多,存手里也卖不出去。 顾大妈眼睛一亮,一块钱一件棉衣!这是什么大好事儿啊!这几天买棉花,一块钱的棉花还不够做只袖子呢!这还是能排上队,能抢到的前提下,像他们没这么多棉花票的,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抢。 顾大妈一个箭步冲上去,直接把麻袋抱自己怀里,开始一件一件仔仔细细的扒拉。 所有棉衣,都是日子过不下去的人家来卖的,外层补丁摞补丁,没啥看头,唯一的区别就是里头的棉花,从破洞的地方看进去,能看到黑黑的,也不够蓬松,甚至还有nongnong的气味儿。 但顾大妈却眉头都没皱一下,挑着一件黑色的棉袄说:“这件可以,回去把棉花拆出来,外面的布料还能纳鞋底。” “这件也不错,棉花没啥味儿,回去晒晒,能做双棉鞋。” 清音上辈子也过过苦日子,但捡别人的旧棉衣穿,挑着用不了的黑心棉买,却是第一次。想到顾安交给自己的1600,还有自己存折上的5000块,她忽然想给自己一个大耳瓜子。 妈蛋,这种时候不享受什么时候享受,钱存着有个屁用! “我们不要了。” 顾mama不舍,“才一块钱一件,回家拆拆晒一晒,还能用,大不了多买几件。” 清音从未如此的强势过:“不行,安子出差前交代我要好好照顾您,他回来要是知道……我不好交代。” 顾mama的两个儿子都是好样的,一个为国牺牲了,一个做的也是为民除害的事,凭什么他们的母亲连件新棉衣都穿不上?清音想着就觉得自己真是脑袋有包才答应来这里。 不过,小刘哥是苏小曼的关系,人家也没乱喊价,忙活半天啥都不买清音也不好意思,眼睛扫了一圈,在玻璃柜子外面不显眼的地方找到一个青白色的细口瓶,“小刘哥帮我把这个包起来吧,回去插花。” 小刘哥的脸色顿时好了不少,“好嘞,这花瓶我们收的时候是三块,你给我三块五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