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致富从做彩灯开始 第56节
书迷正在阅读:我靠美食把小哑巴夫郎宠上天、直男被群A环伺后、佛系古代生活、网恋吗?我女装超牛的、红楼小丫鬟、春风雨(纯百)、抱了无限流大佬的大腿之后、豪门联姻手册、我在御兽世界开餐厅、千寻疾jian辱比比东
师父师娘已经睡了,凤宁姐妹俩洗漱后钻进被窝,凤来才问:“姐,我感觉那个盛大哥对你特别好。”
凤宁说:“你才跟他相处多久,怎么就看出他对我特别好了?”
凤来说:“我感觉出来的啊。姐,你信我,我说的是真的。”
凤宁打了个哈欠:“什么真的假的,都是你胡思乱想,赶紧睡吧,你不累吗?”
翌日凤宁回到家,就带着弟弟meimei去外公家拜年。
小表弟陈俊这一年平平安安,没出意外,也就是说,上辈子的厄运是躲过了。所以外公也没有因为小孙子出意外而遭受打击离世,老人和孩子都健健康康的,这让凤宁觉得特别欣慰,她能够帮助亲人改变命运,是这辈子最大的成就。
等自己有钱了,就带外公去医院做一次全身检查。
初四那天,盛世安果然上门来拜年了,和他一起来的还有盛世明。
盛世安穿着他的军装,英气勃勃,让凤松和凤柏崇拜得不行,围着他哥哥长哥哥短地叫,恨不得自己也能穿上那身军装。
盛世安说:“你们只要好好读书,也是有机会考上军校,将来穿上军装的。”
凤宁说:“考不上大学,还可以去当兵,也能穿上军装。”
凤松和凤柏下定决心,如果考不上大学,以后就要去当兵,做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
盛世安兄弟都来拜年了,礼尚往来,凤宁自然也要去盛家拜个年。所以初五一大早,凤宁就骑车带着凤松和凤柏去了南安。
这俩小子一直都想去看看灯会,她打算在南安住一晚,满足他俩的心愿。带他们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格外崇拜盛世安,让他们过去多感受一下偶像的魅力,以后好跟盛世安一样优秀。
跟大姐去一趟市里,凤松和凤柏感受到了盛家父母的热情,城里人丰富的物质,各种糖果点心和美味佳肴,都是他们第一回 吃。
晚上又去看了美轮美奂的彩灯展,知道那些美丽的大花灯是jiejie亲手扎出来的,两个小子别提多骄傲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凤柏还兴奋得叽叽喳喳:“城里人真幸福,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晚上还能看花灯,我们农村什么都没有。”
凤宁说:“那你们不得好好学习,将来也做个城里人。”
“好!”
美好的生活会激起人心的向往,凤宁希望带弟弟们出来见识这一遭,在他们心里埋下一颗积极向上的种子。
初八开始,梅香和凤宁的三个表姐妹都回来上班了,谢丽依然跟着来了,凤宁自然不会拒绝。
于是从初八开始,白天他们扎花灯,晚上就去灯会上卖灯。
整个正月,来逛灯会的人并不少,从初一开始到初六,每天都保持在上万人,初七开始上班后,客流量逐渐少了,不过等到元宵节前后,又会达到一个巅峰。
而且今年南安的灯会也会持续一个月,所以客流量比往年会更多一些。
初十的时候,凤宁去了一趟蓉城,去了解一下情况。蓉城的客流量比南安的要大不少,假期那几天每天至少都两万人,这几天人少了些,每天也有好几千。
赵玉琴带着孩子这边值班,看得出来,她对这种状态还挺满意的,每天开灯后和熄灯前去巡视一圈会场,修补一下破损的花灯,别的时间就在值班的宅子里卖灯笼。
由于材料不好凑齐,灯笼是她从批发市场买的,除了常见的圆灯笼,也有简单的动物灯,做工不如南安,但也有不少人喜欢,一盏灯能赚个一毛左右,销量大的时候,每天能卖几十盏,这还是她不敢囤太多货的缘故。
整个正月,凤宁都在两地跑,好在辛苦也没白费,两地的灯会都圆满结束了。
南安灯会比蓉城的更快结算,按照合同,凤宁分得20%的利润。南安灯会客流量约10万人次,凤宁分得了4000元。
拿到钱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大家发工资,所有的人工费加起来2500元左右,此外她又给每个人发了20块钱奖金,每人还发了一箱苹果。
第60章
虽然工资发得有点晚, 但钱是一分不少,并且还有奖金和水果,大家都很满意, 表示下次有灯会一定再叫他。
村里很多没去的人, 听说他们一个多月就赚了小二百,都羡慕得不行, 很多人都跑来跟凤金宝说, 自己也想跟着凤宁去扎花灯。
凤金宝当然没有答应,但也没拒绝:“凤宁以后还会办灯会的,如果有需要,她会来村里请人的。”
凤宁一下子成了村里的名人,凤金宝出门腰杆都直了不少,村里人见了他都会给他递烟, 笑着打招呼。
凤宁发完工资,又把借师父的钱还了,只剩了三四百,她给父亲和弟弟meimei们都买了新衣新鞋,补上了过年时的遗憾, 给师父和师娘也都买了新衣服新鞋子, 让二老也享享有子女的福。
蓉城灯会的钱结算得比较慢, 凤宁跑了三趟才结到款。好在有南安灯会这笔钱先顶着,凤宁才能不着急。
蓉城常住人口是南安的四倍多,灯会时间更长,来赏灯人数也仅有南安的一倍多, 共27万多人次, 这是因为南安有赏灯的传统,大家都会习惯地去观灯。
刨除文化局垫付的成本, 凤宁最后分得了50000元,这笔钱还要给灯笼厂一半,凤宁自己还余下25000元。
这笔钱对灯笼厂来说,是一笔巨款,几乎相当于他们过去一年的利润。有了这笔钱,他们这一年都可以随便浪了。
吴昌德收到凤宁给的钱时喜笑颜开,但还是忍不住眼红:“小凤,你这刚辞职出去单干,就成了万元户,这么多钱,你花得完吗?”
凤宁说:“这就不劳吴厂长费心了。”要不是自己白手起家,手头没人,何至于还把这钱分给灯笼厂。
吴昌德呵呵笑:“以后在别处承办灯会,别忘了拉拔一下我们这些老同事啊。”
凤宁皮笑rou不笑:“好说。”
现在她手头有了启动资金,以后再办灯会,就全都要自己来了。
拿到这笔钱后,凤宁买了东西去看望外公外婆,并且陪着外公去医院做了检查。这是她早就想做的了,现在有了钱,终于可以去了。
医生说外公腿上的弹片可取出来,但是陈年旧伤,即便取出来,骨头也很难愈合,老人家还是难以行走。
而且身体太虚弱,要动手术的话,需要养一段时间才行。
凤宁便带着外公去找贺志华,贺志华给外公把脉之后,给他开了中药,让他先回去调养身体。
凤宁又花三百多块钱给外公买了副轮椅,以后不管他动不动手术,恐怕都不能正常行走,有轮椅代步,就再也不用一直被局限在他那个黑洞洞的屋子里。
现在春光好,天气好的时候,外婆可以推着他去村里村外转一转。心情好,身体也能跟着好起来。
外公外婆收到轮椅的时候,哭得像个孩子,他们除了感动,更多的是难过,难过他们都能享到外孙女的福,女儿却没这个福气,如果她还活着该多好。
凤宁花高价给外公看病抓药买轮椅的事很快就被凤宁村里的人知道了,马老太和一帮老太太在村口闲聊的时候,被老姐妹们问起来这事,她阴阳怪气地说:“我亲家福气好呗,儿子女儿的福没享到,倒享了外孙女的福了。”
跟她聊天的老太太就问:“老马,你孙女给你买了什么?”
马老太气鼓鼓地说:“我又没瘸没瘫,不需要享那个福。”
老太太说:“你不要轮椅不用看病,吃的穿的总该买给你吧?”
马老太气得天也不聊了,站起来拂袖而去:“孙女是什么?别人家的人罢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跟我有什么关系!”
等她走远了,村口聊天的那群老太太彼此看了一眼,然后悄悄说:“该!当初红鹃多好的人,都叫她给活活逼死了。”
“我看也只有凤宁那丫头能降得住她。”
凤宁当然不会理会马老太的心情,如果知道她被气得不轻,她还是会高兴的。
凤宁忙得很,等外公的事告一段落,她便在师父家附近租了两间屋子做宿舍,再也不让姐妹们跟着自己挤一个屋了。
凤宁把表哥谢俊伟和同村的曾勇与刘海都叫了过来,这几个男孩都未婚,没有家庭负担,不在家也不会影响家里的生产。
她打算长期雇他们给自己做灯笼,每个月给他们发工资。刚开始不熟练,工资不高,但他们都很乐意,比起在家里待着一分钱也挣不到,凤宁一个月能给三十块钱工资,已经非常多了。
而且布置灯会的时候工资和奖金是另算的。凤宁说了,熟练工的话,一个月可就不止100块钱,而且不同岗位价格不一样,画工工资最高,大家听得心动,都铆足了劲学画画。
灯笼是时令性很强的物品,有着非常明显的淡旺季,上半年就是灯笼销售的淡季。
但凤宁并不担心雇来的人无事可做,去年蓉城启动的历史文化名城项目,历史文化保护街区除了平行巷子,还有文林坊和慈恩街,这两个街区都有浓厚的佛教文化氛围,以寺院为中心辐射到周边,老建筑保存得也很完好。
这两处街区的改造工程依然是袁总承包的。吴昌德一直在打这两个街区的主意,想跟袁总继续签合同,拿下这两个街区的灯笼单子。
但袁总不太感冒吴昌德这人的做派,他也是从国营单位出来的,当初就是不喜欢原来领导的做派,这才出来单干,现在看到吴昌德这么对凤宁,便有些感同身受,拒绝了跟灯笼厂的合作。
凤宁当然懂得把握机会,去年还在布置灯会的时候,凤宁就跟袁总提前说过这事,另外两个街区如果需要灯笼,也可以找她合作,袁总口头也答应了,说明年开工后再去找他。
前段时间去蓉城拿钱的时候,凤宁还特意去拜会了袁总,同袁总已经签订了合同,为这两个街区提供灯笼。大小灯笼加起来一共是一千六百盏,每盏灯价格是两块。
文林坊和慈恩街跟平行巷子的建筑风格不一样,平行巷子是达官贵人的住处,院落精致,所以用宫灯装饰,这两处建筑宗教色彩比较浓,所以灯笼也应简朴素雅。
凤宁打算做传统的竹灯笼,采用最经典的横竖交错结构。灯罩用宣纸裱糊,然后在上面绘以梅兰竹菊莲等装饰。
灯笼是传统的灯笼,做工很复杂,非常费时。而且备材也比较难,因为需要将篾片分得又薄又细,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时间。
不过这也难不倒凤宁,她老家最不缺的就是手艺好的篾匠,她回了一趟家,直接向村里的老篾匠订购篾片,规格让父亲做出来,拿出去给篾匠们打样,做好之后就送到她家,直接钱货两讫。
老篾匠们都是干惯了这种活的,平时也会编个篾席、背篓、提篮、筲箕之类的拿去换钱,现在凤宁只要细篾片,连成品都不需他们动手,也不用上街上去叫卖,当然更为轻松,所以很多人都接了凤宁的活。
三天后,梅香她哥梅军就帮忙送来了第一批收购来的符合规格的篾片。去年凤宁叫了他去帮忙扎花灯,忙了将近两个月,挣了差不多二百块,这可是他头一回挣这么多钱。
梅香挣得比她哥更多,他们家对凤宁别提多感谢了,所以现在凤宁家有什么事,梅香家里都会主动来帮忙。
凤宁也打算等自己的规模再大点,就把梅香的哥嫂都吸纳进来。
凤宁拿到篾片之后,就开始教大家如何编织灯笼骨架。无数的细篾条横竖交错,看起来很简单,但要做到疏密一致,则需要多练习。
她并不打算在南安编制灯笼,到时候会带着众人去蓉城扎灯笼,预计两个月左右完工,刨除吃饭住宿材料和人工成本,赚得很少,但对凤宁来说还是赚的,因为培养出了一批熟练工人,而且不必吃老本。
清明节那天,凤宁决定给大家放假,她自己也要回去给母亲扫墓。
回家之前,她还得去找一趟贺志华。因为她答应过曾决明,要为他寻一位中医老师,前段时间陪外公去看病的时候,她就想开口的,但怎么也开不了口。
于是事情就一直拖到现在,这马上又要去蓉城扎灯笼,一去起码两个月,所以这事不能再拖了,行不行都得给人家一个答复,这是当初她的承诺。
凤宁直接去了医院,带了一些从蓉城带回来的礼物,贺志华见到她很高兴:“你最近应该不忙了吧?”
凤宁说:“也有事情要做,我在蓉城签了个单,要去给那边做一批灯笼,大概要有一两个月才能忙完。”
“你可真能干!”贺志华是真心这么认为的。
凤宁犹豫着说:“阿姨,其实我有一件事想麻烦你。”
“你说。”
凤宁说:“是这样的,我有个同学,他家祖上是中医,他爸是我们村的赤脚大夫,也懂些中医,所以他跟着他爸爸在学医。我也不知道他的天赋怎么样,但他人很踏实,所以想问问贺阿姨,你们医院有没有中医大夫愿意收徒?”
“是个男孩吗?学了几年医?”贺志华问。
凤宁点头:“是男孩。至少学了两年。”
贺志华说:“那你回头带他来找我,我考考他,要是可以,我给他介绍个合适的老师。”
凤宁大喜过望:“谢谢贺阿姨!”
贺志华笑着说:“你这孩子,当初我想让你跟着我学医,你说自己只想做灯笼,不愿意学医。现在怎么想起推荐别人来学医了?”
凤宁有些不好意思地笑:“其实我觉得中医挺好的,这是咱们祖宗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我知道学医需要天赋,我不一定能行,所以才拒绝了阿姨。我同学从小就跟着长辈耳濡目染,对中医的了解比我多多了。我想着他在家未必能学多深,还是要跟着名师系统学习才能成才,所以我才斗胆跟阿姨推荐他。”
“可以,让他过来吧。”贺志华答应了。
凤宁说:“你才跟他相处多久,怎么就看出他对我特别好了?”
凤来说:“我感觉出来的啊。姐,你信我,我说的是真的。”
凤宁打了个哈欠:“什么真的假的,都是你胡思乱想,赶紧睡吧,你不累吗?”
翌日凤宁回到家,就带着弟弟meimei去外公家拜年。
小表弟陈俊这一年平平安安,没出意外,也就是说,上辈子的厄运是躲过了。所以外公也没有因为小孙子出意外而遭受打击离世,老人和孩子都健健康康的,这让凤宁觉得特别欣慰,她能够帮助亲人改变命运,是这辈子最大的成就。
等自己有钱了,就带外公去医院做一次全身检查。
初四那天,盛世安果然上门来拜年了,和他一起来的还有盛世明。
盛世安穿着他的军装,英气勃勃,让凤松和凤柏崇拜得不行,围着他哥哥长哥哥短地叫,恨不得自己也能穿上那身军装。
盛世安说:“你们只要好好读书,也是有机会考上军校,将来穿上军装的。”
凤宁说:“考不上大学,还可以去当兵,也能穿上军装。”
凤松和凤柏下定决心,如果考不上大学,以后就要去当兵,做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
盛世安兄弟都来拜年了,礼尚往来,凤宁自然也要去盛家拜个年。所以初五一大早,凤宁就骑车带着凤松和凤柏去了南安。
这俩小子一直都想去看看灯会,她打算在南安住一晚,满足他俩的心愿。带他们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格外崇拜盛世安,让他们过去多感受一下偶像的魅力,以后好跟盛世安一样优秀。
跟大姐去一趟市里,凤松和凤柏感受到了盛家父母的热情,城里人丰富的物质,各种糖果点心和美味佳肴,都是他们第一回 吃。
晚上又去看了美轮美奂的彩灯展,知道那些美丽的大花灯是jiejie亲手扎出来的,两个小子别提多骄傲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凤柏还兴奋得叽叽喳喳:“城里人真幸福,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晚上还能看花灯,我们农村什么都没有。”
凤宁说:“那你们不得好好学习,将来也做个城里人。”
“好!”
美好的生活会激起人心的向往,凤宁希望带弟弟们出来见识这一遭,在他们心里埋下一颗积极向上的种子。
初八开始,梅香和凤宁的三个表姐妹都回来上班了,谢丽依然跟着来了,凤宁自然不会拒绝。
于是从初八开始,白天他们扎花灯,晚上就去灯会上卖灯。
整个正月,来逛灯会的人并不少,从初一开始到初六,每天都保持在上万人,初七开始上班后,客流量逐渐少了,不过等到元宵节前后,又会达到一个巅峰。
而且今年南安的灯会也会持续一个月,所以客流量比往年会更多一些。
初十的时候,凤宁去了一趟蓉城,去了解一下情况。蓉城的客流量比南安的要大不少,假期那几天每天至少都两万人,这几天人少了些,每天也有好几千。
赵玉琴带着孩子这边值班,看得出来,她对这种状态还挺满意的,每天开灯后和熄灯前去巡视一圈会场,修补一下破损的花灯,别的时间就在值班的宅子里卖灯笼。
由于材料不好凑齐,灯笼是她从批发市场买的,除了常见的圆灯笼,也有简单的动物灯,做工不如南安,但也有不少人喜欢,一盏灯能赚个一毛左右,销量大的时候,每天能卖几十盏,这还是她不敢囤太多货的缘故。
整个正月,凤宁都在两地跑,好在辛苦也没白费,两地的灯会都圆满结束了。
南安灯会比蓉城的更快结算,按照合同,凤宁分得20%的利润。南安灯会客流量约10万人次,凤宁分得了4000元。
拿到钱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大家发工资,所有的人工费加起来2500元左右,此外她又给每个人发了20块钱奖金,每人还发了一箱苹果。
第60章
虽然工资发得有点晚, 但钱是一分不少,并且还有奖金和水果,大家都很满意, 表示下次有灯会一定再叫他。
村里很多没去的人, 听说他们一个多月就赚了小二百,都羡慕得不行, 很多人都跑来跟凤金宝说, 自己也想跟着凤宁去扎花灯。
凤金宝当然没有答应,但也没拒绝:“凤宁以后还会办灯会的,如果有需要,她会来村里请人的。”
凤宁一下子成了村里的名人,凤金宝出门腰杆都直了不少,村里人见了他都会给他递烟, 笑着打招呼。
凤宁发完工资,又把借师父的钱还了,只剩了三四百,她给父亲和弟弟meimei们都买了新衣新鞋,补上了过年时的遗憾, 给师父和师娘也都买了新衣服新鞋子, 让二老也享享有子女的福。
蓉城灯会的钱结算得比较慢, 凤宁跑了三趟才结到款。好在有南安灯会这笔钱先顶着,凤宁才能不着急。
蓉城常住人口是南安的四倍多,灯会时间更长,来赏灯人数也仅有南安的一倍多, 共27万多人次, 这是因为南安有赏灯的传统,大家都会习惯地去观灯。
刨除文化局垫付的成本, 凤宁最后分得了50000元,这笔钱还要给灯笼厂一半,凤宁自己还余下25000元。
这笔钱对灯笼厂来说,是一笔巨款,几乎相当于他们过去一年的利润。有了这笔钱,他们这一年都可以随便浪了。
吴昌德收到凤宁给的钱时喜笑颜开,但还是忍不住眼红:“小凤,你这刚辞职出去单干,就成了万元户,这么多钱,你花得完吗?”
凤宁说:“这就不劳吴厂长费心了。”要不是自己白手起家,手头没人,何至于还把这钱分给灯笼厂。
吴昌德呵呵笑:“以后在别处承办灯会,别忘了拉拔一下我们这些老同事啊。”
凤宁皮笑rou不笑:“好说。”
现在她手头有了启动资金,以后再办灯会,就全都要自己来了。
拿到这笔钱后,凤宁买了东西去看望外公外婆,并且陪着外公去医院做了检查。这是她早就想做的了,现在有了钱,终于可以去了。
医生说外公腿上的弹片可取出来,但是陈年旧伤,即便取出来,骨头也很难愈合,老人家还是难以行走。
而且身体太虚弱,要动手术的话,需要养一段时间才行。
凤宁便带着外公去找贺志华,贺志华给外公把脉之后,给他开了中药,让他先回去调养身体。
凤宁又花三百多块钱给外公买了副轮椅,以后不管他动不动手术,恐怕都不能正常行走,有轮椅代步,就再也不用一直被局限在他那个黑洞洞的屋子里。
现在春光好,天气好的时候,外婆可以推着他去村里村外转一转。心情好,身体也能跟着好起来。
外公外婆收到轮椅的时候,哭得像个孩子,他们除了感动,更多的是难过,难过他们都能享到外孙女的福,女儿却没这个福气,如果她还活着该多好。
凤宁花高价给外公看病抓药买轮椅的事很快就被凤宁村里的人知道了,马老太和一帮老太太在村口闲聊的时候,被老姐妹们问起来这事,她阴阳怪气地说:“我亲家福气好呗,儿子女儿的福没享到,倒享了外孙女的福了。”
跟她聊天的老太太就问:“老马,你孙女给你买了什么?”
马老太气鼓鼓地说:“我又没瘸没瘫,不需要享那个福。”
老太太说:“你不要轮椅不用看病,吃的穿的总该买给你吧?”
马老太气得天也不聊了,站起来拂袖而去:“孙女是什么?别人家的人罢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跟我有什么关系!”
等她走远了,村口聊天的那群老太太彼此看了一眼,然后悄悄说:“该!当初红鹃多好的人,都叫她给活活逼死了。”
“我看也只有凤宁那丫头能降得住她。”
凤宁当然不会理会马老太的心情,如果知道她被气得不轻,她还是会高兴的。
凤宁忙得很,等外公的事告一段落,她便在师父家附近租了两间屋子做宿舍,再也不让姐妹们跟着自己挤一个屋了。
凤宁把表哥谢俊伟和同村的曾勇与刘海都叫了过来,这几个男孩都未婚,没有家庭负担,不在家也不会影响家里的生产。
她打算长期雇他们给自己做灯笼,每个月给他们发工资。刚开始不熟练,工资不高,但他们都很乐意,比起在家里待着一分钱也挣不到,凤宁一个月能给三十块钱工资,已经非常多了。
而且布置灯会的时候工资和奖金是另算的。凤宁说了,熟练工的话,一个月可就不止100块钱,而且不同岗位价格不一样,画工工资最高,大家听得心动,都铆足了劲学画画。
灯笼是时令性很强的物品,有着非常明显的淡旺季,上半年就是灯笼销售的淡季。
但凤宁并不担心雇来的人无事可做,去年蓉城启动的历史文化名城项目,历史文化保护街区除了平行巷子,还有文林坊和慈恩街,这两个街区都有浓厚的佛教文化氛围,以寺院为中心辐射到周边,老建筑保存得也很完好。
这两处街区的改造工程依然是袁总承包的。吴昌德一直在打这两个街区的主意,想跟袁总继续签合同,拿下这两个街区的灯笼单子。
但袁总不太感冒吴昌德这人的做派,他也是从国营单位出来的,当初就是不喜欢原来领导的做派,这才出来单干,现在看到吴昌德这么对凤宁,便有些感同身受,拒绝了跟灯笼厂的合作。
凤宁当然懂得把握机会,去年还在布置灯会的时候,凤宁就跟袁总提前说过这事,另外两个街区如果需要灯笼,也可以找她合作,袁总口头也答应了,说明年开工后再去找他。
前段时间去蓉城拿钱的时候,凤宁还特意去拜会了袁总,同袁总已经签订了合同,为这两个街区提供灯笼。大小灯笼加起来一共是一千六百盏,每盏灯价格是两块。
文林坊和慈恩街跟平行巷子的建筑风格不一样,平行巷子是达官贵人的住处,院落精致,所以用宫灯装饰,这两处建筑宗教色彩比较浓,所以灯笼也应简朴素雅。
凤宁打算做传统的竹灯笼,采用最经典的横竖交错结构。灯罩用宣纸裱糊,然后在上面绘以梅兰竹菊莲等装饰。
灯笼是传统的灯笼,做工很复杂,非常费时。而且备材也比较难,因为需要将篾片分得又薄又细,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时间。
不过这也难不倒凤宁,她老家最不缺的就是手艺好的篾匠,她回了一趟家,直接向村里的老篾匠订购篾片,规格让父亲做出来,拿出去给篾匠们打样,做好之后就送到她家,直接钱货两讫。
老篾匠们都是干惯了这种活的,平时也会编个篾席、背篓、提篮、筲箕之类的拿去换钱,现在凤宁只要细篾片,连成品都不需他们动手,也不用上街上去叫卖,当然更为轻松,所以很多人都接了凤宁的活。
三天后,梅香她哥梅军就帮忙送来了第一批收购来的符合规格的篾片。去年凤宁叫了他去帮忙扎花灯,忙了将近两个月,挣了差不多二百块,这可是他头一回挣这么多钱。
梅香挣得比她哥更多,他们家对凤宁别提多感谢了,所以现在凤宁家有什么事,梅香家里都会主动来帮忙。
凤宁也打算等自己的规模再大点,就把梅香的哥嫂都吸纳进来。
凤宁拿到篾片之后,就开始教大家如何编织灯笼骨架。无数的细篾条横竖交错,看起来很简单,但要做到疏密一致,则需要多练习。
她并不打算在南安编制灯笼,到时候会带着众人去蓉城扎灯笼,预计两个月左右完工,刨除吃饭住宿材料和人工成本,赚得很少,但对凤宁来说还是赚的,因为培养出了一批熟练工人,而且不必吃老本。
清明节那天,凤宁决定给大家放假,她自己也要回去给母亲扫墓。
回家之前,她还得去找一趟贺志华。因为她答应过曾决明,要为他寻一位中医老师,前段时间陪外公去看病的时候,她就想开口的,但怎么也开不了口。
于是事情就一直拖到现在,这马上又要去蓉城扎灯笼,一去起码两个月,所以这事不能再拖了,行不行都得给人家一个答复,这是当初她的承诺。
凤宁直接去了医院,带了一些从蓉城带回来的礼物,贺志华见到她很高兴:“你最近应该不忙了吧?”
凤宁说:“也有事情要做,我在蓉城签了个单,要去给那边做一批灯笼,大概要有一两个月才能忙完。”
“你可真能干!”贺志华是真心这么认为的。
凤宁犹豫着说:“阿姨,其实我有一件事想麻烦你。”
“你说。”
凤宁说:“是这样的,我有个同学,他家祖上是中医,他爸是我们村的赤脚大夫,也懂些中医,所以他跟着他爸爸在学医。我也不知道他的天赋怎么样,但他人很踏实,所以想问问贺阿姨,你们医院有没有中医大夫愿意收徒?”
“是个男孩吗?学了几年医?”贺志华问。
凤宁点头:“是男孩。至少学了两年。”
贺志华说:“那你回头带他来找我,我考考他,要是可以,我给他介绍个合适的老师。”
凤宁大喜过望:“谢谢贺阿姨!”
贺志华笑着说:“你这孩子,当初我想让你跟着我学医,你说自己只想做灯笼,不愿意学医。现在怎么想起推荐别人来学医了?”
凤宁有些不好意思地笑:“其实我觉得中医挺好的,这是咱们祖宗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我知道学医需要天赋,我不一定能行,所以才拒绝了阿姨。我同学从小就跟着长辈耳濡目染,对中医的了解比我多多了。我想着他在家未必能学多深,还是要跟着名师系统学习才能成才,所以我才斗胆跟阿姨推荐他。”
“可以,让他过来吧。”贺志华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