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9
学过。 他眼睛亮了亮,对小美道:不如反其道行之,一条道路走到黑得了。 学他丫的,以最快的速度把师傅肚子里的墨水都掏空,再去掏汗阿玛肚子里的墨水,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本朝随明制,明朝有太子出阁对文武百官讲学来检验学习成果,现在他是太子,他也要出阁去讲学! 第88章 学神的学习效率不是正常人能够想象得到。假如学霸可以用一倍的时间去学会其他人十倍时间学得的东西,那么学神这种将联想思维方式当做喝水一般的本能生物,学一门课能总结出自己的十几种学习经验,再运用到下一门课,如此累积,将达到可怕的效果。 胤礽缺少的是积累,那就从基础积累开始,把即将学习的书本一本一本地罗列出来。 这是胤礽第一次自己摸索看书的方法,开局总有些磕磕绊绊,一上来就是一本三百余万字的大作,他还真有些感到苦手。 好在还有小美鼓励他。 【万事开头难,第一本都坚持不下来又怎么能坚持以后的呢?有小美辅助小朋友,一定能将小朋友的学神潜力发挥到极致的!】胤礽点点头,汗阿玛给他讲,这书之前杜太师傅给他讲过,讲的比较散,目地是为了引当时年纪还小的他兴起学习的兴致,大致懂得究竟是说什么的。 这一会,胤礽将自己当做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笨蛋,从最开始学起,从目录学起。 他当天晚上就稍稍用了一点时间,将的目录给粗略看了看。 从周纪到秦纪,再到汉纪……一直持续到唐纪、后周纪。 这是一本宋代司马光为主要编撰人物,集合宋朝近十九位大学者编撰而成的史书。 古今兴衰尽在于此,全书总计三百多万字,要把它全部都背下来,根本没必要! 学神知道哪些该背,哪些不该背,知道如何从目录着手去把握全书的整体脉络,又丝毫不漏下任何重要的细节。 一天看目录,囫囵吞枣整理脉络,之后学细录,再往下铺开。 古人司马光写了目录,足足有全书的六分之一,也就是五十余万字。对照着,可以方便查阅重大史实,在三百多万字的海洋中找到方向。 太傅们教胤礽读书,按照以往应当是一篇一篇地细致教来,力求令太子殿下能够学明白,学透彻。 胤礽自己学习,喜欢以大捕小,掌握大方向,再扣细节,一点一点疏离,然后暂时抛弃轻松学会的内容,钻研难以学会的内容,等全部都会了,再换一种角度来书,一本书看它个十几遍,每一遍从不同角度来看。 怎么去打破太傅们的授课模式呢?那就从汗阿玛这边入手。 刚开始,还是康熙来说,教导胤礽,引导胤礽与他对答。 学着学着,随着对的理解加深,胤礽的话开始多了起来。 康熙被儿子一连串的十万个为什么追问得烦了,一问得知太傅教授速度过慢,这就催着太傅教得更快一些。 太傅们也很无奈,太子殿下学习之法与他们教授的方法不同。然教导储君,是太傅们迁就太子,而不是太子迁就太傅。 胤礽与太傅们打商量:“孤之学法可令学习效率提升,最快可一月学会,恳请太傅们配合教授答疑。” 有帝王在催,又有太子保证,其余太傅还在犹豫着,相信胤礽的汤斌率先答应了下来。 “臣愿配合太子殿下一试。” 不愧是在胤礽四岁的时候就愿意加快授课节奏的大胆太傅汤师傅,他率先答应下来,令胤礽高兴地扬眉吐气,每次见到他都笑得像花儿一样灿烂。 胤礽开始压榨起了太傅们肚子里的墨水,从这一本史书就可以压榨出十几种不同角度的读法。 作为当时人读史,是一种立场,作为后人读书又是又一种立场。从百姓的角度来看待,感觉其中多有压迫控制,站在臣子角度来读,感到其中教诲引人深思,而君王角度来读,则感觉其中治国之法多有妙处。 再从小美的角度来读,其中各种言论啼笑皆非,犹如放屁。 最后,再站在汗阿玛的角度来读,取其中精华,取其中糟粕,一本,让胤礽咀嚼了十几遍,越是读越觉得津津有味。 从刚开始接触到读完,胤礽花了一个月,一个月后就可以用自己的感悟来与康熙探讨、争辩,答疑,论述! “汗阿玛,中提到‘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说的治国应当以法律为主,然秦法之严酷,统一天下却未能安顿天下,汉法以秦法为前路加以修缮,魏晋五胡礼崩法乱,隋唐之法又以前人为鉴,待到宋时,书中未记,儿臣却知宋时以文治、礼治为主,时至今日,大清之法是否为集大成者?” 康熙:“自先帝起延续至朕在位一直持续在完善,律法作为治国之手段,能约束官吏、权贵行事,百姓安稳,达到国治之目地。” 胤礽问:“法律是不是平等的?” 康熙深深看着他,严肃道:“法是帝王治理国家的刀刃,以法为绳可约束官吏与百姓行为。” 在帝王的眼中律法就是他的工具,他的武器。 “帝王奉天之命,恭行天罚,应在律法之上,而百官与百姓,当在律法之下,朕之圣旨,即是法律,”对于这一点,康熙建议胤礽再学习新的书籍。 这些可不是康熙为帝所学到的感悟,而是前人留下。 胤礽恍然大悟:“所以唐律中提到君臣、官民、良贱在律法面前地位不同,所受惩罚亦不相同,沿袭至今天仍然适用。” 所以古人说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那是现实中不存在的,地位都不一样了,还怎么同罪呢? 康熙诧异道:“你连唐律都已经学到了?” “儿臣今日听太傅说秦法之严苛,对后世之法好奇,于是翻阅全书,寻找汉、魏晋、隋唐等朝代记录,寻遍详解,方知每一个朝代律法都是在变化的,儿臣产生诸多疑惑,这个问题却只能来问您。” “你说。” “元朝给蒙人设特权,却灭亡之快,是因为蒙古留其草原传统而不沿前朝旧制,以不适宜的律法来治理大片疆域吗?” 康熙怔了怔,他没想到胤礽的学习进度竟然那么快,所思所虑之深,绝不是寻常七岁孩童能够想到的! 帝王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问胤礽:“是仙兽教你来问朕的?” 胤礽道:“中只写到了宋代以前。” “可若要学古今律法之变,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