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耽美小说 - 娱乐圈男神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79

分卷阅读379

    是拍电视剧,大家都习惯了‘吃快餐’,导演得过且过,演员爱来不来,整个圈子的气氛异常浮躁。便是咱们这几把自诩严格的老骨头,也在这大环境的影响下,不得不做出些妥协。不怕小墨你笑话,只有这次跟了剧组,我们这几把老骨头才品出拍作品究竟该怎么拍。有了这一层启发,我们几个也是心痒难耐。若说是完全效仿的规模来,那我们也不敢下这样的妄言。不过我们也不想再为了资本妥协就是了。所以我们大家商量着,这次要拍的新本子,想请小墨你来担任制片人和投资人……”

王储盛说到这里,故作玩笑的打趣道:“想来陈总一部赚的盆满钵满,应该不差这几个钱扶持一下老朋友了吧?”

陈墨听到王储盛的话,也不觉动容。

自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被誉为全球电影圣地的好莱坞逐渐发展形成了一套以“制片人中心制”为后台,以“明星制”为前台的拍摄制度,这种成熟的拍摄制度在形成以后,便被全球各个国家的影视行业竞相模仿,华夏娱乐产业在最起初时,因为行业发展的并不成熟,一直都是以导演为中心。直到近几年才慢慢形成了以制片人为中心的拍摄制度。

陈墨在自己公司拍摄的作品中,一直担任的都是制片人的角色,负责给影片拉投资,有权决定整个剧组自成立到杀青期间的所有事物。比如说这部作品,还没开始立项,陈墨就已经忙着找人改剧本、制定拍摄流程、拍摄场地,有些制片人还会借此干涉导演的拍摄理念,甚至是为了私心改换男女主角和男女配角的戏份。很多时候一部电影明明有着很好的剧本,最终拍摄出来的成品却七零八乱逻辑不同,基本上都是导演和制片人不合,再加上咖位大的演员也借势逼迫导演,几方人马在剧组内部共同着力的结果。

总热言之,在日益成熟的影视拍摄流程,以及商业市场资本为重的情况下,制片人以为手握拍摄资金的缘故,在剧组内的权力逐渐超过了导演,他负责整部电影最初的拍摄方向和最后的把关工作。

王储盛和程颐歌居然肯让陈墨来做自己的制片人,一方面是为了借陈墨的面子请来那些名士鸿儒做顾问,甚至是请来中令人十分眼馋羡慕的服装道具组来做后勤,另一方面也是信任陈墨的能力和品质——不会出现手握权力就乱弹琴的乱子。

再者就是以陈墨的身份去对抗那些出了钱就以为自己是大爷,什么都不懂还要对拍摄指手画脚的投资商们。

王储盛和程颐歌两位导演的盘算,陈墨也是心知肚明。不过他目前把全部心神都放在了这个剧本上,只怕在电影立项以后,还得跟着剧组去M国拍摄顺带陪着穆余出差,着实没有心力盯着王导和程导的剧组。

王储盛和程颐歌可能觉得如果陈墨这位来头甚大的制片人不在剧组镇山,他们的压力也能更小一些,当即笑着表示没关系,不论陈墨早地球哪个国家,他们都可以在每天剧组收工后跟陈墨视频通话,要是真有紧急问题,也好随时联系。

并且保证剧组的拍摄流程一定会按照剧本的规定来,绝对会做到“不易一字”。

如此一来,也能稍微打消几位爱惜羽毛的鸿儒学者们的担忧。

话已至此,也就没什么可啰嗦的了。拍摄期间,大家好歹也是同吃同住那么久,相处交流的也颇为融洽。更知道这些导演对于自己专业的审慎认真,若是真的叫他们拉下脸来强硬的拒绝几位导演,他们也有些抹不开颜面。

更何况陈墨之后要联合各大世家拍摄国学历史纪录片之类的计划,也少不了这些圈内高精尖专业人士的帮忙。那些尝到了影视市场圈钱甜头的世家贵宦们在看到在全球内的影响力,又想到当今影视行业与文学界的交相呼应,也大都有了入市的心思。

便是那些鸿儒名家们,也有许多人撰写了有关于历史的著作,倘使这些著作在改编成影视后都能达到的效果——,哪怕只有一半的成就,那他们的作品影视化也不算是笑话。

举凡文人墨客,都有一个“诗词文章传天下”的闷sao心思,只不过是现在的社会太过浮躁,电影电视剧和各种手机电脑游戏之类能够打发时间的消遣那么多,能够沉得下心来啃书的人就越来越少。这些人不是看不到娱乐产业影视化的前景,只是在此之前华夏的娱乐产业太过混乱,影视作品良莠不齐,资本逐利使得更多人进入影视界是为了圈钱而不是为了就“教化百姓”,在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下,大家纵使有心,也都放不开脸面自甘堕落。

如今有陈墨的珠玉在前,又有陈墨担任制片人亲自邀请大家入市,这些世家大族们也算是出师有名。在能够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姑且把这一次合作当成考校,也让他们看一看娱乐产业那帮人,想要做出好作品的决心。

在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下,大家很快达成了一致。由陈墨担任王储盛和程颐歌导演新作的制片人,负责帮忙联系部分的投资,敲定剧本和拍摄流程,以及拍摄期间需要的历史文化顾问,服装道具组,还有最后的后期剪辑审核部分。

至于那些鸿儒大师们,因为有陈墨的游说和保证,倒也能放心的接下剧本的改编工作。王导的新作讲述的是汉高祖刘邦与楚霸王项羽的战争,程颐歌的新作讲述的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登基的故事,两位导演的作品一个是汉朝一个是唐朝,陈墨经由大家的推荐,在的顾问中聘请了好几位精通这两个朝代历史文俗的鸿儒们做服装、道具、历史等细节方面的顾问。并负责改编剧本,使所有桥段情节严密整合贴合历史,不会出现剧情逻辑上的错误,也不会出现主角智商七十,配角智商为负的尴尬事情。

几位顾问稍作犹豫,立刻答应下来。不过丑话却是说在了前头,那就是电影完成以后,这几位负责改编剧本的顾问要最先看到成品,如果成品不能达到他们的标准,那么电影就不准上映。

这样的条件对于影视行业来说,显得非常苛刻。不过考虑到这些名儒们的谨慎自持,王储盛和程颐歌两位导演还是欣然答应了。

许多年后,有学者和相关的媒体杂志总结华夏影视产业从烂片横行,对好莱坞大片棒流R流的文化侵袭手无招架之力到一路大刀阔斧摧枯拉朽改革后走上鼎盛至极,再次以东方文化特有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的“文艺复兴之路”,都将这一次的庆功会看做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