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耽美小说 - 末世重生之地震后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47

分卷阅读147

    我帮你看位置,你们自己找人挖井。”

杜程接过纸,小心的叠好揣进兜里,才对老技术员道了谢。

水源有了,杜程和胡子就更着急回去。要想今年在地里种上一季庄稼,灌溉、耕种和大棚全赶在一起了,原本还算充裕的时间就变得十分紧凑。

回到山洞后,宁晓文和宁启言都在。现在宁启言不能动,每次进出空间没有以前那么方便,所以杜程他们两人离开后,宁启言和宁晓文干脆就在山洞等着。

杜程和胡子有些着急,上山的时间只用了平时的一半多点,进到山洞以后两人直接坐到宁启言趴着的炕上,缓了口气,就倒豆子一般把所有事全说了一遍。

招人的薪酬可以晚上慢慢研究,宁启言直接从枕头边拿出修改后的灌溉图,背面已经标记了所有需要的材料。

胡子也不耽误,拿起图纸就下山。他们的农场面积不小,所需的材料自然也少不了,换购点平时不可能储存这么多工程材料,所以他现在下山把材料清单报给换购点,等换购点从库存中点清材料以后,直接运输到大学城那边的换购点,到时候直接在大学城那边交易,距离农场还近。

胡子出门后,杜程也出去找张平国。有了白诚毅告诉的政府重建招工的薪酬,他们对自家招人就心里有数了。他们不打算一开始就雇人长期在农场工作,而短期的话,为了赶时间,哪怕薪酬稍微高一些,只要能赶在冬天前收获一批粮食,他们就稳赚不赔。而且薪酬上还不能一概而论,只有根据工作量来划分薪酬等级,才能最大限度激发雇佣人员的积极性,否则万一招到磨洋工的人,就算辞退重招也是麻烦事。

99.农场建设期(五)

灌溉系统的铺设,比预期快速的多。不等杜程找到之前留给他地址的老技术员到农场勘探水源,宁启言能勉强扶着腰走路以后,就直接带着灌溉图下山找何俊。

之前何俊可是叮嘱过他们,如果真能铺设灌溉系统,减少人力消耗,军队很愿意和他们交易设计图。

宁启言也不指着设计图挣钱,再说这设计图也不是他设计出来的,只不过是扒了书上的案例罢了。而且一直以来他们家获得不少来自部队的照顾,礼尚往来,共享一下设计图,大家都能方便不少。

宁启言的觉悟高,却不代表何俊就有那么大脸白得人家的劳动成果。甭管这设计是谁做的,要是没有宁启言给扒下来,他们部队也得不到这图。所以见宁启言说什么也不要信用点,何俊想了想,干脆让宁启言他们换好材料配件,他们军队帮着安装。

设计图他们画不出来,但按照图纸铺设管道,安装加压设施对工程兵来说小菜一碟。

见何俊无论如何也不肯白要图纸,宁启言只好笑眯眯的接下对方的好意。

不错,很上道嘛!不枉他拖着半残的腰这么着急下山“共享”设计图。

宁启言心里暗暗打了个响指,灌溉系统解决!

至于打水井,就是个小工程,一旦开井地点确定,一两天就能搞定。现在只剩下招人耕地建大棚了。

由于时间紧迫,宁启言他们也没限制需要招的人数,自然是越多越好。人越多,农场建成的越快,就能越早投入使用。

而且有了白诚毅的建议,在招人上他们也就没有限制年龄,当然,年纪太小和太老的,根本干不了什么活,他们肯定不招,毕竟他们是招人工作,而不是扶贫。

不过相比政府只招收十八岁到六十岁的青壮年工作,宁启言他们招人的条件十分宽松。

耕种方面,毕竟每家每户都有了在苍云山上开地种植的经验,所以只要愿意来,宁启言他们都收。而大棚的建设,相比大面积的耕种,工作量不算大,招收的都是些有建筑经验的人,不管以前是在工地扛沙包水泥,还是木工泥瓦匠,都行。而且大棚的建设也没什么太大的技术含量,工作强度也不大,就算是六七十岁的,家在农村盖过房子的老爷子也能干。

等到真正投入建设以后,宁启言发现,相比年轻人,不管是种地还是盖大棚,那些年纪偏大的老人干的活更好,速度也并不慢。

在薪酬确定以后,宁启言他们对外开始招工,第一天就招上来五十多人,这些人都是听说了白诚毅他们散布的招工消息,虽然宁家没有明确的“固定工资”,但按照工作完成量算,最高一天能赚到五点信用点,接近政府重建工作的两倍了。而且要想达到五点信用点的薪资标准,所需要的工作量并没有高的可望而不可即,如果是种地出身的老农,体力好一些的话,都能做到。

如果以前是在市里生活,只有去年响应政府要求开地耕种的人,年轻力壮点的,也能达到四点信用点的标准。

要是体力实在不行,或者手生干活速度慢的,一天也能赚个两三点。

对于自觉已经长大,却还没到政府招工的十八岁年龄的半大孩子,以及超过六十岁,却还想补贴家用的老人来说,宁家农场就是他们唯一能额外赚钱的希望。而且宁家还是个厚道人家,就算是跟着大人过来上工的七八岁的孩子,除了能帮着做饭的阿姨削削土豆皮,洗洗碗,什么也干不了,宁启言也让他们跟着一起吃免费的大锅饭。

对于宁启言一家来说,满打满算不到十个干不了太多活的小孩,就算撑破肚皮,又能吃掉几碗饭。他们不扶贫,却也不是不近人情。带孩子过来的这几家,都是些实在找不到可靠的人帮忙照看孩子的人家,这年头大家过的都不容易,要是为了干活,再给孩子弄丢了,这几家还活不活了。所以他们也就睁一眼闭一眼,刚开始这几个孩子的家人还单独给孩子带饭,不让自家孩子蹭大锅饭吃。对于他们这么自觉的,不愿意占便宜的做法,不管是出于怕丢了工作,还是其他原因,宁启言都愿意让一步。

让的这一小步,对于宁启言他们来说,多消耗的粮食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却换来大家口口相传,都说宁家厚道,宁启言觉得简直太划算了!

他们家的农场这么大,不可能只为了自家自给自足,将来肯定要对外销售大部分的出产。就算只卖粮食蔬菜,也能算是个小商家,对于商家来说,能被大部分人扣上“厚道”二字,远比花大钱打广告效果好得多。

这也算是误打误撞,就算是做什么事都先算计一遍得失的宁启言也没想到只是随手而为的一件小事,就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