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4
校场的骏马也是好的,再来便是金银锭子、毛皮料子这些常用的,放在哪里都合用。” 迎春只得叫司琪再拿册子来,好一通翻找,又拿了宫中武器库的钥匙去挑宝刀宝剑,结果看的眼花缭乱,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得用的。 忙活了小半日,好容易将将齐活儿,却又接到前面的传话,让公主预备下给明后日武举选拔出的进士的赏赐。迎春崩溃的扔开册子,捂着头叫:“去看看黛玉在哪儿,让她来帮忙。” 跟着忙的晕头转向的小宫女莲花儿跑去请人,好半晌,黛玉扶着雪雁,紫鹃抱着没满百日的小公主,摇摇晃晃的过来了,打眼一扫,顿时惊叫:“诶呦呦,这是做什么?年都过完了,还摆的这么左一堆右一摊的,敢是谁家要娶新媳妇,在清点嫁妆么?”不知道为什么,黛玉总是宫中三姐妹里面消息最灵通的一个,迎春还在头疼呢,她就已经知道海疆的将军入了京的消息,不过她的耳报神没打听清楚姓名,黛玉跟迎春一样,以为是云海回京复命,故此打趣儿迎春。 迎春捂着疼的一跳一跳的额角,咬牙道:“有说风凉话的功夫,快点来帮我清点。司琪,把岳嬷嬷请来,叫她抱走小公主。” 岳嬷嬷翩然而至,从紫鹃怀里抱走小公主,顺便把自己分配到的一叠账册扔到雪雁怀里:“老奴上了年纪,老眼昏花帮不上忙。劳烦郡主帮衬着公主一把,只是也别太累了。”毕竟黛玉娇弱的尽人皆知,谁都怕把她累倒了沾包。 黛玉丢开册子不看,只绕着满地琳琅满目的物件翻找,玉手轻点:“这个好,这个也不错,这是闺阁的用具,拿出来做什么?还有这是谁干的,把你们公主的绣花鞋都摆出来做什么?”木樨急忙上前抢过之前给迎春找出来却没穿的绣鞋,揣进怀里。 迎春仰面靠在大方枕上,长出一口气:“早该叫你来的,何苦我一个人累成这样?” 黛玉翻够了日常物件,几步转到另一堆里,那边堆放的全是武神铠、战仙裙、魁星靴、精钢盔等物件,都擦得光鲜亮丽,却也不难看出都是用过的物件。黛玉手指拂过青虹剑的剑柄,好奇道:“这些……都是皇兄的?” 迎春道:“是啊,皇兄说要赏赐今科武状元自己用过的铠甲,这不,都从库房里翻出来了,只是我也搞不清,哪个和哪个才是一套。”宫中看管武器库的老太监多半从来没见过真·战神,业务素养比宁家老仆差了几畴不止,收起来的东西虽然都拾掇的一尘不染,但摆放杂乱无章,一眼看过去就不配套。 黛玉献计道:“何不让大舅舅来辨认?”也找点儿事儿给他做,省的成天窝在宁寿宫里跟敬大伯打架,累的惜春去劝了一回又一回,嗓子都说哑了。 迎春拍手笑道:“好主意,果然叫你来是正确的。”虽然她基本能断言贾赦也不比她认识得多,但是贾赦脸皮厚啊,配不成套他会自己跑去问清楚的。 第237章 新生力量 玉清宫里折腾的人仰马翻, 终于敢在武举放榜前凑齐了全副战铠, 李大海没有再下场,因为排兵布阵他稳赢,而兵法策略他不会写字, 再考下去也没什么意义了。靠科举光宗耀祖的重任只能放在李将军的下一代身上,他还是决定回到海疆去发光发热。 李大海的话提醒了宁珊, 猛地想起武人多不能文的弊病,宁珊懊恼的只拍龙案, 感叹如他一般文武双全的人稀少犹如凤毛麟角,一面暗自下定决心要加强民众的基础教育, 一面急命兵部尚书、侍郎入宫, 彻夜挑灯改题, 将原本第三场要考的策论改为按要求默写中一段,字数不过百, 主要用于确定参加考试的学子们不是文盲。而战策战术的考试改为口述, 由翰林院派今科取中的庶吉士现场笔录。 前朝后宫均是好一番忙乱, 首届武举终于得以圆满落幕。除了三甲魁首, 额外又取中二甲四人, 三甲十一人,总计一十八名武进士。数字倒是十分吉利的, 虽然宁珊不是有意考虑这个因素。 对比文举, 武进士的数目少的让人垂泪。但宁珊却极为满意, 取材选将本就该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 何况武举取中人才不足文举一层, 也能让抱怨文武不平等的人闭嘴,同时不至于引发各地文人的大型动乱,一举数得。 武举顺利完成让兵部尚书激动的满脸亢奋,第二日一上朝就迫不及待的向皇帝提出册封三鼎甲,不等回答,又cao心起二甲三甲应该如何安置了,毕竟在考试之前,就武举取中进士的就职情况,他们和文臣没能达成一致。 宁珊也知道万不能在这时候功亏一篑,让文武之间芥蒂丛生,便绕开了敏感问题,先提出如何安抚激励落选之人,彼时国库相当充实,户部尚书也豪气,开口就道:“”不妨按路程远近发给回家路费,也是鼓励他们来年再考的意思。不知陛下觉得如何?” 宁珊刚要同意,礼部尚书就蹦出来义愤填膺道:“文举落地之人可从无此待遇,独赏赐武举落地者是否偏颇不公?”宁珊一听这位说话就头疼,果断咽下了准备赞成的话,打算让兵部出面反驳。 却不料,兵部居然没人发表意见,反而是户部尚书老神在在的道:“横竖就是个意思,多则十两,少则四、五两。再说毕竟是首届,人又不多,这点子钱,一个月俸禄都不到,何必吝惜?” 礼部尚书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是钱多钱少的事儿,关键是这个先例一开,文武不公可就坐实了。”刑部尚书跟着点头,身在这个职位,对公平二字格外敏感,更何况他也是文人,当然不会向着武人。 兵部仍然没人发言,但看表情,也绝不似赞同礼部尚书的意见,户部尚书仗着年纪最大,资格最老,一向顺风顺水没人添堵,乍被人一反驳,竟执拗起来,还非要发路费不可了。 吏部、工部只管围观,一言不发,兵部左侍郎两次想张嘴,都被尚书大人悄悄踩回去了,只得闭口加入围观行列。 宁珊见底下吵得不像话了才挥手制止,给出一个折中的提议道:“赏银可以发,但不以路费为名目,另外想一个名头出来,此事就着落给礼部办理了,户部出银子,另外你们成日嚷嚷朕重武轻文不公平,朕也偏你们一回,着令工部视察贡院号棚,凡有漏雨通风的残破之所都修补起来,若有实在不堪补救的,推到重建,也给文举学子们添些实惠。众位爱卿觉得可公平了?” 礼部尚书有些讪讪,低声道:“臣代天下学子感激陛下皇恩浩荡。”再也不提文武不公的事情了,毕竟武举那场子可比礼部贡院的环境严酷多了。 工部尚书接了旨,扭头就问户部要钱,户部尚书不在乎小钱,却对大额款项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