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羚文学 - 耽美小说 - 穿到明朝考科举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01

分卷阅读201

    还是拿他自己这首诗作例子——“此时折桂客,或在明光宫”。

这句本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格式。出句的“此”应当平而用仄,是一种常见的、不需救的变式。可这句里不只它该用平而用仄声,第三字“折”又是个入声字,整句就变成了孤平句,要把对句的第三个字改作平声的“明”来救。

陆举人一边讲着补救之法,一边看着崔燮手里那管铅笔不顺眼:“怎么又用起这种笔写字了?你可千万别练惯了这种手势,坏了写字的手法,将来科考时卷面字体差一点,前程就有高下之别呢!”

崔燮飞快地记完了笔记,解释道:“这样写只是为了快,免得打扰了先生思路,回头我都要拿墨笔静心重抄一遍。先生不知,这笔其实极好用,又便宜,写错的字还能拿馒头擦掉……”

一说馒头,陆先生就皱起了眉:“这岂不是浪费粮食?”

崔燮连忙解释:“这也是可擦可不擦的。若是写在颜色浅的板子、墙上的,用水一洗就能洗掉,还可以反复写。咱们家厨下如今就用这笔写菜牌,管事的也用它写家人们的事务安排,若有小事忘了的,看一眼或是问人一声就记起来了。到晚间拿水洗了,转天又能接着用,又方便,也不费钱。”

陆举人毕竟是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读书人,听着他这说法便想到了那些买不起笔墨的穷学子,道:“这么说,这笔倒是好东西。若有那用不起纸墨的贫寒仕子,有这样一管笔,也能记东西,抄写文章了?”

当然能了!铅笔这样的神器到了宇宙飞船上都能用,比毛笔适用范围大多了。

他给陆先生示范了一下用法,说道:“学生也是这么想的。想那些寒门子弟,没钱买纸墨,有的只能以沙土、清水练习书写,写不得几个字就要擦掉。这笔却能削得极尖,写蝇头小字,字又清楚,又省纸,写字还能快得多。”

陆先生自己拿笔试了试,写得不甚顺手,字歪歪扭扭,笔尖在纸上还有些打滑,不禁搁了笔说:“这真能练出来?”

崔燮把笔记本反过去,给他看自己那一笔启功硬笔书法:“这个比毛笔好练,家里下人们都能用,练个几天就知道怎么发力了。这种笔原也不是为了练仿书、科考用的,而是给那些想念书又买不起好纸笔的儒童或是寻常百姓记事用的。”

陆举人拿过去又试了试,使的力气大了些,笔尖戮破笺纸,又划了一道口子,气得索性把纸撤了,在垫板上慢慢写了几个字。

字还是不好看。他也不在意,拿手帕蘸上水擦了擦,轻易地就把一张板子擦干净了。再更用力地写了几个字,再擦下去,细看那木板,也还是一样平整干净,不留半分墨痕。

他彻底明白了铅笔的好处,惊叹道:“若那乡野社学里的先生们有了这样一支笔,一块板子,岂不就能抄写文章给蒙童读,省了多少买书钱?又能让多少贫寒乡民读书知礼?”

乡下碎木板、石板不值钱,能用来写字的纸却是至少也要六分银子一张,最差的毛笔也得三分银子一枝——

他急急追问道“这笔是多少钱一枝的?”

崔燮算了算:“现在烧的少,开窑一次的成本极高,得等量上去了才能慢慢降下来。笔芯要算上画眉石、粘土、烧窑的成本,总要三钱银子一斤;外面裹的木头要拿石灰泡过才能软,又要开槽,反而贵些。若是不讲究写得舒服不舒服,自己买了笔芯回去用草纸裹、麻绳缠上,也是能写的。”

陆举人听的都不会算数了。一枝最便宜的毛笔要三分银子,纸是六分银子一刀,这种铅芯一斤才三钱银子?

这么长一枝笔,看崔燮写时也没短多少,或许都够抄一本书的吧?

虽然常有人用眉笔、用木炭写字,可是那样的东西不能当正经笔用,只能写大字,也不容易擦去,这个细细的墨条笔却不一样了。这真是能让蒙童、书生都用的起、用的上的东西!

他抓着那支笔问道:“你想没想过把这些笔施赠给穷人?”

一说出口又想他家过得也不大好,不然也不会从用笔上都要省钱,便改口说:“我今年的束脩不要了,跟你换成这样的笔可好?我家乡那里与北直隶各地多的是穷的连社学都上不起的人家,我想将这笔施赠给那些穷乡村里的社学,总也是咱们读书人一片心意。”

陆先生真是书生意气,不过这种书生意气也挺可爱的。现代那些捐赠贫困山区的好心人不也都是这样的?

崔燮笑了笑:“这笔才刚试出来,还没正式烧起来呢,现在暂就是咱们自家用,还在小启哥他们家的书店外摆着,任贫寒学子抄书用。将来家里建起窑,自己能成百斤地烧出来了,再请先生送到各个社学,好叫更多孩子读的起收。”

“好!好!好!”陆举人仿佛看到了多少贫家童子拿着铅笔在桌上写字,渐渐念起书的模样,激动的都不叫他改诗了:“你从些慢慢把格律放来,回头有兴致了再作一篇咏这硬墨笔的五律。不限用韵,不拘格律,不讲粘对——待作成了,我就从这种拗律讲起,教你作古风诗。”

作者有话要说: 范文

明·区大相

月满层城上,秋分御苑中。玉楼寒自迥,珠箔照还空。望美今宵隔,含情几处同。此时折桂客,或在明光宫。

第121章

崔家的中秋是以平平淡淡的家宴开始,以一篇作业和展望未来的学习计划结束,别人家却不能这么过。那些有钱的官宦人家,不只八月十五,前后几天都要遍请亲友,搭台唱戏,大摆筵席。

给居安斋唱过三国戏班子的五家班子被请的最多,晚间拉票时扮作三国美人的伎女更是风光无限,无数人争着请到家唱曲。五人的身价都扬到了百余两银子一天,还要主家点香布烛,备下四面美人屏风才肯出场。

——那香都不能是崔家搞的穷四合香,而是要爇上沉檀之类上好的香块,一场宴光烧香就能烧掉几十两纹银。

即便这么贵,京里也有的是愿意一掷千金买这个风头的人,请不到的也只好舍着面子去别人家过节蹭戏。

唯有高公公府上持得住,请了个刚从真定来的秋喜班,在中午开宴唱戏,连唱六天。他家不只没用那有名的班子,唱的也不是现在正当流行的三国,而是。

高肃这也是无奈之举——

他家里收了许多帖子,都是请他晚间去听的。人家用的不是在黄家花园拉了一天票的班子,就是晚上扮过三国五美人名伎,他请的这个班子才刚进京,光从名声上就输了人家一筹。要是把筵席开在晚上,人家家